2.建立健全适应市场需求、城乡统筹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体系。要逐步建立覆盖全市的市、区(县)、乡(镇)、村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职介服务中心,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一体。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点的培训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
从2004年起,市里将重点抓好5个示范区(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并以现有资源为基础,扶持并确定一批市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各个区(县)、乡(镇)也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体系。
(二)主要任务
1.开展引导性培训
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求就业岗位等方面基本知识的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法制观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公民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提高他们在多元化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发言能力、对话能力、组织能力和依法维权能力。引导他们自觉培养起对城市文明的认同感和对城市生活的责任感。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由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区县各级政府要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和社会力量,采取多种教育、培训手段,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使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民都能通过不同渠道了解外出务工的一些基本知识。
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各区县、乡镇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状况和本地企业用工需求,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大力开展定向、定岗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做好培训人员的技能鉴定工作。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食品饮料和服装加工、家电维修、社区服务、物业管理、城市绿化、建筑、机械加工、制造等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主要是在各级政府的引导下和支持下,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行业和用人单位开展。
3.加强乡镇企业职工的岗前和岗位培训
乡镇企业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力量,要继续实施乡镇企业教育培训工程,进一步加强乡镇企业职工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岗前和岗位培训是提高农民工技术素质、增强上岗能力、保证劳动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乡镇企业广泛开展职工的岗前和岗位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努力提高农民工的专业劳动技能、工作质量和劳动效率。通过开展岗前和岗位培训,进一步提高乡镇企业职工的学习热情,促进乡镇企业向学习型企业转变,从而提高乡镇企业的整体素质。
四、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