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等关于做好2004-2010年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做好2004-2010年
北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
(京政农发[2004]1号)


  为了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03〕79号)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协调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努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郊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工作意见。
  一、充分认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北京郊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发展,市委、市政府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而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就业增收的问题。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城乡稳定、促进郊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市有农村人口357.8万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数量为64万人,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数量101万人,约有20-30万富余农民需向非农产业转移。京郊富余劳动力普遍存在非农劳动技能不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的问题,成为制约农民脱离土地、进入二、三产业就业的瓶颈。另外,目前已经在二、三产业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也存在着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适应不了越来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关键在于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因此,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对于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这是关系到郊区农村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北京能否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大事。各级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必须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确实做好这项工作。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