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221行动计划”的主要措施
实施“221行动计划”,对推进北京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最终实现农业产业化、郊区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实现北京现代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统筹安排,密切协作,认真组织实施。
(一)科学规划,分层落实
“221行动计划”是指导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纲领,各区县要按照市里“221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区(县)的具体行动规划,并分步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221行动计划”深入人心,让全市农业工作者、各行业、各相关部门都要了解具体内容,认真把握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落实。
(二)制定配套政策,积极推进行动计划
“221行动计划”对发展郊区农业提出了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转变工作职能,围绕“221行动计划”实施的重点,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形成有利于推进各项工作的政策环境,并形成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使行动计划在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市、区县都要采取切实措施,抓紧研究制定北京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在用好政府资金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融资渠道,实现郊区农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一是要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银农合作,将有限的财政支农资金与金融资金有机结合,扩大资金总量,增加农业投入。二是要广泛吸收国际和国内社会资金,通过开展国际合作、招商引资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等多种形式,广泛吸收国际和国内社会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郊区农业投入。三是要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政策扶持,市、区县要研究出台配套政策,重点加大对农业标准化、农业产业化、农业品牌战略以及农业新功能开发等领域的扶持力度,积极推进郊区农业的现代化和功能的多元化。四是要加大认评、认证扶持力度,加大对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食品安全质量和特色农产品认评、认证工作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郊区农业市场竞争力。对达到市级、国家级标准和通过国际认证的单位,要通过新闻媒体对外发布,并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转变政府支农方式,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
今后,市政府对农业的支持方式要在WTO的规则框架下,做出重要调整和转变。一是在扶持对象上,要按照WTO的规则,无论国营、集体、民营,还是个体均可享受同等待遇。二是在扶持重点上更注重公共设施和公益性产品的建设,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三是在扶持环节上要有所拓展,扶持内容也要不断延伸,从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方面,延伸到减灾防灾体系的建设和农业风险保障机制的建立等新领域。
(四)加强组织和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