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快科技创新和资源整合,打造北京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
充分发挥首都的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一要紧密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带有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方向性的动植物育种技术、病虫害防治、节水农业、改土培肥、舍饲养殖配套技术等重大问题进行攻关研究,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强大技术支持。二要积极鼓励首都有关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与郊区县、乡镇开展技术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三要围绕动植物育种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治、节水农业和科学养殖等十大领域,在全市开展实用推广,并定期召开首都农业科技成果与科技需求推介会,加速科技成果向郊区农业生产转化。四要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促进各科研及推广机构、生产单位协作攻关和合作交流,加大农、科、教统筹力度,有效整合首都的科技资源。五要配合市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组织首都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才到郊区有关部门挂职,鼓励首都科技人才到郊区创办或管理科技型企业,全面提升郊区的科技水平。六要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每年培训10万人以上。到2010年,力争使本市农业科技总体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由10—15年缩短到5—10年;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目前的55%提高到70%左右;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稳定在70%以上;新的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达到12年以上,其中大专学历人员达到5%左右。
(七)加快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本着整合资源、共同参与的办法,全面加快现代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
1.整合各方资源,打造一个全新的农业信息平台。由市农委牵头,对分散在各单位、各网站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建立市级农业信息平台,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市场信息汇总起来,并实行动态发布,呈现给消费者,把北京农业信息平台建成全国一流的农业信息化平台。
2.扩大农业信息平台会员规模。认真组织全市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各类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配送中心及各类农产品销售网点积极参与市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并作为会员承担各类信息的采集和报送。
3.加强农业信息队伍建设。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和硬件建设,加快培育农业信息技术服务队伍。市、区(县)都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农业信息机构,并与会员建立密切联系,形成完善的现代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八)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的社会化服务和保护体系
1.建立健全郊区现代农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一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各类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行业协会管理生产,为广大会员提供产销服务;二要充分调动各级动物防疫检疫、植保和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的积极性,为农户提供培训和指导等各项技术服务;三要加快机制和体制创新,采取市场运作的办法,建立现代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公司。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建立郊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2.加快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保障体系建设。一要全面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体系建设,特别是在当前周边地区动物疫情时有发生和畜产品出口屡遭绿色壁垒的严峻形式下,要通过转变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和机制,加强病害动物化治厂、检验化验设施、疫病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全面加强兽医卫生防疫体系建设。二要针对农业自然灾害、畜禽疫病等造成的自然风险及市场风险,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积极研究和探讨农业保险、政策性担保等支农新方式,采取由市、区(县)、乡(镇)、农户共同筹资建立农业风险资金,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市的农业生产保护体系,以降低农业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提高郊区农业的再生产能力,保护农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