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221行动计划”的工作重点
“221行动计划”是在紧紧围绕郊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任务的前提下提出的,对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具有前瞻性,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计划是基础,关键在行动。为把“221行动计划”迅速变为计划行动,市、区(县)都要紧密结合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农业的发展任务,围绕市场需求开拓农业新功能,围绕农业资源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水平和效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发郊区农业新功能,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
依据“221行动计划”的调研,随着广大市民到郊区观光、休闲、娱乐需求的增长,北京郊区农业提供初级农产品的生产功能已经居于次要地位,生态和生活的功能逐渐上升为主导地位。特别是随着郊区城市化进程的积极推进,开发农业新功能已成为郊区城市化的客观要求。因此,要按照城乡统筹的新要求,全面开发郊区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各区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特点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近郊区要凭借贴近城区、交通便利、经济实力强和科技资源雄厚的优势,重点发展像锦绣大地、蟹岛等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和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园区。远郊区县重点发展以观光、采摘、垂钓为主的专业型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到2005年全市新发展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区100个,专业性农业园区1000个,进一步拓展农业融教育、娱乐、生产于一体的社会功能,满足市民学农、爱农和了解农业的需求,让市民体验农耕与丰收的喜悦,增进情感和身体健康,在回归自然进而获得新的生活空间。同时,要注重发挥郊区农业生态功能的作用,搞好郊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建立人与自然,都市与农业和谐的生态环境,以生态农业进一步净化北京的水质、土壤和空气,使郊区农业成为城市的花园和绿色生态屏障。为2008“绿色奥运”和首都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打造品牌,提高质量,发展唯一性特色农产品
1.实施品牌战略,着力打造新品牌。市场需求底牌的调研表明,随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农副产品供应短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优质、安全、名牌农产品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已经成为广大市民消费的新趋势。因此,要进一步整合郊区的优势农业生产资源、加工资源和科技资源,实施品牌战略,在三元、华都、双大、资源等现有品牌的基础上,再突出打造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
2.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发展优质、专用、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的关键,也是适应国内需求变化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为此,要大力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尽快做到与国际标准接轨,增强北京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每年新认证100家以上安全食品达标单位,新建100个以上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再用三年的时间,使郊区生产基地农产品安全质量达标率达到100%,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经营企业安全标识和产地标识使用率达到100%,绿色食品达标率由现在的不足2%,提高到10%以上。实现从生产基地、加工领域、流通环节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实施安全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和标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