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221行动计划”是开发郊区农业新功能的需要。随着市民消费观念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满足首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郊区农业仅作为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的功能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21行动计划”就是在新阶段,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大力开发和拓展郊区农业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以不断满足广大市民和消费者的多层次消费需求,更好地实现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21行动计划”中的两张底牌、两个支撑和一个平台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它们既有相互独立的内容,又是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完整体系,是一个科学的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整体。
市场需求是“221行动计划”的主导。郊区农业的发展要从以往主要关注生产环节和生产者,转为更多的瞄向市场和消费者,根据市场的消费规模、消费层次、消费偏好、消费潜力、消费方式的变化,生产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农业产品。
农业资源现状是“221行动计划”的产业基础。发展北京现代农业必须充分考虑郊区农业自然资源状况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大范围整合资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这是实现北京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建立科技支撑,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是实施“221行动计划”的强劲动力。在摸清市场需求和资源底数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首都科技人才优势,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强势,大力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全面提高北京农业的科技化水平,促使农业提质增效。
建立资本支撑,实施资本跟进战略是实施“221行动计划”的有力保障。通过使用好政府资金,扩大金融资本,引入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资本等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打破农业发展的资金制约瓶颈,为改造传统农业,激发农业活力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农业信息平台是实施“221行动计划”的现代化快速信息通道。通过农业信息平台,建立起生产者与消费者沟通的桥梁,让基地与市场间建立起动态对接的网络体系,从而使郊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和消费步入现代信息化管理轨道,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221行动计划”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在指导今后京郊农业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实施“221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实施“221行动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城乡统筹为总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郊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和合理配置郊区农业的市场、生产、人才、科技、资金等各项资源,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和产业化经营,加快郊区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