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针,在首都信息化全局中搞好郊区信息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坚持发展经济、服务农民的原则
郊区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和最根本的任务,是为富裕农民服务、为促进郊区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服务。大力推进郊区信息化建设,必须把是否促进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重要的检验标准。
(二)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
郊区的信息化建设,要加强相互联系和协调,力求避免重复和分散建设。各地区的信息化发展要与整个郊区信息化规划相适应,要围绕郊区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任务,逐步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和发展模式。
(三)坚持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
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并主动适应信息化的发展规律,实行政策倾斜,增加资金投入,以保证郊区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充分发挥企业、个人等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尤其要充分发挥大型专业公司和市场中介机构的优势,采用股份制、会员制、联合共建等形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经营模式,广泛筹集社会资金,促进郊区信息化建设进程。
(四)坚持整合资源、完善系统的原则
按照统筹协调、突出特点、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要求进行信息资源规划和开发,不断充实和增加具有地区和行业特色的信息内容,提高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
要在不断完善信息服务功能、不断丰富信息服务内容的基础上,将信息网络向基层延伸,使更多的专业村、专业户、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能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四、2004-2005年的主要任务
2004—2005年,郊区信息化建设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很多涉及政务、经济、社会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将开始建设。其中,需要由政府给予支持的重点任务包括搭建一个郊区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运行三个专业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六个系统,简称“郊区信息化136工程”。具体是:
(一)建设郊区综合信息平台,开辟政府部门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的网上交互通道
根据2003年北京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将市农委在《首都之窗》上的因特网网站,进一步明确定位为北京郊区综合信息平台,继续由市级涉农相关单位、郊区各区县政府共同建设,形成内容丰富、访问快捷、使用方便的信息资源利用中心和交换枢纽,综合体现政府与农民之间、城区与郊区之间的交互信息发布和服务功能。真正做到通过网络及时传达中央精神,实现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行政领导、组织协调、综合服务职能,反映郊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形成为各界重点是为郊区企业和农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权威渠道和网上窗口。
(二)搭建三个专业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网络为促进郊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