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作和中心环节。要在未成年人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以科学理论、民族精神、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要充分利用每年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和每年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为重点,从中国近现代史和国情史教育入手,集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学生不断增强爱国主义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新修订的《
中小学生守则》、《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教育活动,使《守则》、《规范》在中小学生中能够入脑、入心,增强中小学生的国家观念、道德观念、法制观念,提高他们分辩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和道德选择与行为评价的能力,把《守则》、《规范》变成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自觉行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结合“诚信山东”建设,把诚信教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要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座右铭,为人师表,率先垂范,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行、诚信的作风教育和影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诚实守信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诚信意识。学校教职员工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贯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教师对下一代负责、对民族前途命运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使广大教师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逐步建立完善学校班主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