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机构管理
第七条 行政机构设置和调整,应当符合职能明确、分工合理、机构精简和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的要求,在国家和省规定的限额内进行。
第八条 行政机构的职能和管理范围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职能合理明确,相同或者相近的职能由一个机构承担;
(二)避免和减少职能交叉,必须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构承担的职能,应当明确规定主要管理部门和协助管理部门。
第九条 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应当制定方案。
省、自治州、西宁市人民政府,海东地区行政公署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由省机构编制工作部门组织拟定。
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由州(市、地)机构编制工作部门组织拟定,报省机构编制工作部门审核。
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机构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拟定,报州(市、地)机构编制工作部门审核。
机构编制工作部门拟定行政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可以组织人事、财政等有关部门或者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条 行政机构设立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设立机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二)机构的名称、职能、级别和隶属关系;
(三)内设机构的名称、职能和级别;
(四)与业务相近的行政机构职能的划分;
(五)机构的编制、人员结构比例和领导职数。
第十一条 行政机构撤销或者合并方案,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撤销或者合并的理由;
(二)机构职能的消失、转移情况;
(三)编制的调整;
(四)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由本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行政机构设立、撤销、合并方案呈报前,应当征求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意见。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控制设立跨行政机构的议事协调机构或者临时机构。确需设立跨行政机构的议事协调机构或者临时机构的,应当在现有行政机构中明确承担办事职能的工作部门。议事协调机构或者临时机构确需设立专门办事机构的,应当按照行政机构设置的审批权限和程序报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