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使全省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显著增强,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资源节约政策、法规和标准不断完善,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耕地减少趋势得到遏制,资源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缓解。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机制初步形成,全省资源节约工作登上一个新台阶。
(二)具体目标:到2006年,力争使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0%,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2%,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8个百分点。
节能:到2006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达到1.78吨标准煤,下降10%,全社会节约能源量折合1200万吨标准煤,节电40亿千瓦时,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3%。
新能源(含农村能源):到2006年,全省新增风力发电15万千瓦,达到27万千瓦;通过推广“北方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农村节约能源折合280万吨标准煤。
节水:到2006年,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12%,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8%。其中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下降到188立方米;全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率达到45%,农业实施节水栽培600万亩;全省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
节材:通过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推广,3年节约和替代原材料150万吨。
节地:到2006年,确保全省6200万亩耕地总量不减,全省年耕地总量动态和占补“双平衡”。
资源综合利用:到2006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50%,其中冶炼渣达到88%,炉渣达到93%,粉煤灰达到40%,煤矸石达到50%。
新型建筑材料:到2006年,全省水泥散装率实现40%;新增新型建筑材料30亿标准块能力,达到195亿标准块能力,新型建筑材料产量占建筑材料比例达到60%。
环境资源:到2006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中水回用率达到20%;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60%,分类回收率达到1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平均下降20%。
(三)基本要求: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要按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二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与资源节约型社会相适应的产业体系。要把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同调整全省工业结构结合起来,实行资源节约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配套,要支持和鼓励各类要素资源向技术含量大、资源利用率高、环保和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集中,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降低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土地、矿产资源的管理,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品的市场准入,限制和淘汰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产品)。三是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资源节约技术进步。要重点支持一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技术改造项目,加快资源节约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的推广应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