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低;有较完善的机械设备制造体系,为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业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我省汽车及零部件工业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国内其他省市和先进企业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未来需求量大、对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作用明显、附加值高的载重车、轿车等车种仍为空白,难以适应未来10~20年间中国汽车需求增长的要求。二是生产规模小,集中度低。多数汽车企业产量在百、千辆级水平,形不成规模经济。主要零部件企业中,总资产、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分别仅占37.7%和26.2%。三是创新能力差。产品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低,不具备与整车企业同步开发新车型所需零部件的能力,难以适应国际上对汽车零部件实行供应模块化、采购系统化的要求。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省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为我省承接国际汽车制造业转移,与国内外骨干企业合资合作,发展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提供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国际汽车资本基本完成与国内大的汽车集团整合,以及国家加大对投资汽车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快发展我省汽车及零部件工业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三、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的基本思路及总体目标
(一)基本思路
坚持对外开放与加快自主发展相结合,积极推动省内骨干整车厂与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联合与重组,以投资、股权多元化带动我省汽车工业迅速融入国内乃至国际汽车工业新一轮重组与分工之中。加快发展适应未来汽车消费增长需要的主流车种,壮大现有整车的比较优势,形成有竞争力的整车制造体系;按照国际汽车零部件生产与配套的要求,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进入汽车零部件生产领域,推进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产品的整合,支持零部件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开发能力,加快产品结构升级,培育一批有竞争优势的汽车零部件产品,进而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有较高生产集中度、较高技术含量和总成配套能力的零部件产业。
(二)发展目标
到2007年,我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1000~12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36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2002年提高8个百分点左右。汽车产能争取达到30万辆,其中,乘用车和皮卡车10万辆,轿车3万辆左右;大中型客车3万辆,重型货车5万辆,各类专用车6.5万辆。形成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2个,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企业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