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稳步发展基础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
以标准化、信息化为基础,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和优质化。发挥品牌效应,把名校做大做强,促进教育优质化、规模化发展。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公办高中建成省一级学校,建成20所全国示范性高中;全市50%以上的公办初中和小学建成省一级学校;其它公办学校除新建校外,都达到广东省颁布的优质学位标准。
妥善解决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各级政府要把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子女教育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切实承担起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责任。要按照以公办学校为主、以常住地为主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解决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在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子女比较集中的地区举办面向进城就业务工人员子女的经济型标准化学校,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举办面向进城就业务工人员子女的公益性学校。发展改革、教育、公安、财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国土、规划、人口计生、统计、税务、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在执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根据深圳实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非户籍常住就业人口的界定和统计办法,通过控制人口总规模,完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有效控制非户籍生的增长。
6、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调整。按照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建立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机制灵活、服务优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区域性职业教育服务中心。到2010年,全市建成6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各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分别建有1个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并向社会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沟通制度,开考工种的高职毕业生同时获得高级技工证书,中职毕业生同时获得初级以上技工证书。
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办好高级技工学校,办成国家级职业资格教育试点学校,组建若干大型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重点落实“三年五千新技师”培养计划,着力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7、大力发展和规范管理成人教育。鼓励多渠道创办网络学院、社区学院、企业学院,建立以现有成人教育体系为龙头、社区和企业学院为主干、各类成教机构为补充、计算机远程教育为手段的成教网络,为全体市民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终身教育服务,满足市民多样化学习需求,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