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比较发达:0—3岁婴儿教育参与率50%以上,3—6岁幼儿入园率98%以上,义务教育普及率98%以上,高中毕业生升学率90%以上,高质量、高水平普及12年教育,户籍人口新增劳动力预期受教育年限达到14—1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以上,劳动人口继续教育率80%以上,退休人员教育参与率70%以上。
——教育公平程度较高: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学位占总学位的比例80%以上,常住残障儿童受教育率95%以上,经济困难学生受助率98%以上,80%以上的社区建有标准化文化教育中心。
——教育国际化水平较高:全市全日制高校在读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3%以上,具有境外教育和培训经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10%左右,职业院校推行国际职业资格证书。
——教育持续发展能力较强: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市生产总值的4%以上,每万人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到1500人以上。
二、积极推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4、加快发展高等教育。采取积极引进、合作办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学等形式,实现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到2010年,全市高等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8万人左右,非全日制在校生和自学考试在册学生都有较大幅度增长。
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以本科教育为主,扩大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发展博士研究生教育,同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函授教育、网络教育、自学考试,增强高层次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名牌专业和重点实验室,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综合水平。在政策和机制上促进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把高校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扩大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教育,抓紧论证增设本科院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培养人才、科技创新和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重要作用。深圳大学城要通过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成为深圳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心、创新人才聚集平台和高新技术研发基地。深圳大学要加强班子建设和学科队伍建设,拓展办学空间,加强二级学院建设,完善学科结构,实现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办成教学科研并重型大学,逐步发展为全国有影响的综合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要继续瞄准国际一流标准,强化特色,保持在全国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领先水平。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要办成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其他高校也要突出办学特色。
加强高等教育区域合作与交流。积极引进国内外有经验、高水平的大学合作办学,抓紧启动与香港高校的合作项目。探索与广州、香港等周边城市和地区高校在资源共享、联合培养、合作研发、共建学科专业和重点实验室等方面的合作途径,形成政府间、高校间的长效合作机制,逐步实现区域高等教育的融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