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努力夯实中部地区综合经济实力
(六)积极发展乡镇经济。要帮助中部市、县因地制宜搞好城镇建设规划。依靠市场化机制,支持中部地区完善和建设一批乡镇硬化道路、供水工程、农副产品集散场所和农贸市场等公共工程。2004年先从重点中心乡镇和大集镇开始规划建设,通过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带动城镇经济发展,实现城乡互动和三产联动,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为发展农村经济服务的第三产业上来。2004年要用好国家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建设资金,抓好白沙县牙叉镇续建项目和保亭县什玲镇新建项目建设。
(七)扶持发展农村经济。加大投资力度,帮助中部地区抓好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完善灌溉和运输等基础设施。利用好国家扶持资金,支持琼中县扩大玉兔养殖业,加快推进保亭引种南药肉豆蔻种源开发示范工程、热带优质水果技术推广扶贫示范工程和琼中海南绿橙基地建设。支持新建一批优良种苗基地,配套完善五指山、保亭和白沙菜种基地建设。加快林业体制创新,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造林;帮助中部山区发展白香木等名特优稀经济林和林下经济。扶持贫困农户发展种养业,继续结合推广农村沼气,支持农民养猪2万头,发展中部地区沼气养猪业。促进农业龙头企业进山,帮助培育本地龙头企业。在中部地区选择一些产业特色强、发展潜力好的企业作为省出口商品基地,给予政策性扶持,使之做强做大,并起示范作用。
(八)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组织和引导农民进城务工,扶持中部地区农村发展农技、农机和运销服务业,加大中部地区农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农民有偿劳务的投入力度,设法增加农民务工性及工资性收入,争取2004年中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上年明显增加。
(九)努力拉长工业“短腿”。帮助中部市、县策划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加工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对外招商引资,努力吸引国内外企业到中部地区投资开发、经营。结合山区资源优势,帮助中部市、县做好林竹、红白藤、野菜、果蔬、水产、南药、松脂、制药和小水电等地方特色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扶持工作。支持琼中县开展水果保鲜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年内动工兴建。指导和帮助中部地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通过出售、转让、兼并、联合和股份制合作等形式,重组和改制县属企业,盘活工业存量资产。2004年要从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或其他工业投资中安排一定资金,通过补助、贴息等措施,扶持中部市、县吸引民营资本盘活现有工业企业,或利用现有企业的厂房、设备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手工编织业。扶持发展农村小水电。
(十)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以中线公路全线改造贯通为契机,积极发展中部地区特有的民族风情旅游和生态旅游。继续组织专家对中部市、县旅游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现场指导;合理安排全省旅游线路,积极向客源地推介中部特色生态旅游。指导和扶持七仙岭森林温泉旅游区、五指山生态旅游区和定安南丽湖风景旅游区等重点景区,进一步加强管理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完善五指山热带雨林栈道、五指山大峡谷探险漂流、水满民族村、七仙岭温泉森林公园、百花岭瀑布等景区基础设施。帮助中部地区策划并争取启动五指山欧盟旅游项目和保亭仙龙洞、仙安石林等一批新的特色旅游景点。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中部地区“三网”改造力度
(十一)加强中部横向公路建设。2004年优先安排中部地区与环岛高速公路连接的横线骨架出口公路建设,加快牙叉-那大、屯昌-岭口-加积、黄竹-龙门-龙塘等公路改造进度;加大投资力度,新开工营根-和平、和平-牛漏、乌石-那大、牙叉-邦溪等出口公路改造工程。争取“十五”末期基本完成横贯中部地区的横向骨架公路的硬化改造,大幅度提高中部路网骨架公路技术水平和抗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