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我区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草畜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方针,以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效益为中心,以发展牛、羊、鹅等草食动物为重点,以品种改良和牧草种植为切入点,以推广小区养殖等先进养殖模式为突破口,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要带动力量,通过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扶持,逐步实行市场化运作,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品和优势产区,提升畜牧业产业素质,实现畜牧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区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目标:用5年左右的时间,形成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规模养殖产区。力争到2008年,形成桂北、桂西和桂中的肉牛、肉羊优势产区,桂东南和桂西北的肉鹅优势产区,以及以南宁、柳州、桂林、钦州、玉林等主要城市和36个畜禽养殖重点县(市、区)为中心的奶牛(含奶水牛)优势产区,实现优势产区年出栏肉牛150万头、肉羊800—1000万只、肉鹅3000万羽,成年杂交母牛存栏17万头(其中杂交水牛存栏12万头),牛奶年产量38万吨(其中水牛奶年产量18万吨)。
三、加快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一)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是发展草食动物规模养殖的基础工作。要坚持杂交改良和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对本地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加强科研协作,围绕胚胎移植、人工授精受胎率、产仔率等影响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开展联合攻关。加强草食动物良种基地建设,加快优良品种的繁育速度。自治区重点建设自治区级的水牛原种场、黄牛原种场、种羊场、种鹅场、种兔场和自治区动物胚胎移植中心。各地也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建立一批适应本地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需要的良种场。要加快完善草食动物良种推广网络,推行技术服务市场化,促进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全区牛人工授精网络建设,完善自治区种公牛站建设,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冻精质量;完善地级市冻精中转站建设,确保冻精供应及时便捷;按照国家资助设备、个人建设经营等方式加快乡村人工授精配种点建设,重点建设牛群相对集中的自然村屯配种点。各地要按照《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水牛奶业产业化开发项目(繁育体系建设)2004—200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04]16号)要求,抓好奶水牛繁育体系建设。同时,要逐步推广羊人工授精技术。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科技人员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主动为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