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要建设内容及进度计划
标准化生产是无公害农产品国内市场准入和农产品打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养殖业产品质量,增强我区养殖业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应成为今后我区加快水产畜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一)制定和修订养殖业标准。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以及国家关于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的要求,根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标准2003-2005年发展计划》,加快标准的制定进度,加大标准清理力度,解决标准水平低,标准老化的问题。在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重要的养殖业产品广西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制(修)订标准工作中,努力与国际标准接轨,积极融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标。要创新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机制,建立从立项、起草、审查、批准到发布都公开透明的地方标准管理模式。
(二)建设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在我区优势养殖品种猪、鸡、奶牛、鹅、对虾、罗非鱼、鳗鲡、禾花鲤、胡子鲶的主产区和出口外销产品供应区,建立一批比较集中、连片的无公害养殖业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推行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和养殖技术标准,组织开展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优势产品、出口外销产品无公害生产示范带,以发挥其示范作用,带动面上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的发展。2006年前累计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5个,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350个,其中: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0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140个,无公害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25个,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210个;2008年前累计建成标准化生产示范区75个,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500个,其中: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30个,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00个,无公害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45个,无公害畜禽产品生产基地300个。
1.建设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选择东兴市、钦州市钦南区等水产品主产县(市、区)建设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全区范围内建设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在示范区和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推广已颁布的水产业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和将陆续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大力推广农业部颁布的《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海水养殖用水水质》、《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及水产名优品种生产技术规范,同时推广有关的广西地方标准。广泛开展无公害食品标准知识培训,对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的排灌渠道、消毒、供氧等设施进行技术改造。2006年前,以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为重点,在钦州市钦南区、北海市铁山港区等地累计建设13万亩对虾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合浦、武鸣、邕宁县等地组织建设13万亩罗非鱼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兴安、全州县等地组织建设13万亩禾花鲤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南宁、柳州、梧州市等地组织建设30000箱江河网箱养鱼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并验收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80个。2008年前,累计在钦州市钦南区、北海市铁山港区等地组织建设20万亩对虾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合浦、武鸣、邕宁县等地组织建设20万亩罗非鱼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兴安、全州县等地组织建设20万亩禾花鲤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南宁、柳州、梧州市等地组织建设60000箱江河网箱养鱼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和验收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12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