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速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3、大力实施“党政领导干部培养工程”。认真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计划。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国(境)内外培训途径,全面推行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不断加大党政干部培训的力度。着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高等学校深造或出国(境)进修。
重视在实践中培养锻炼干部。定期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农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中型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贫困地区或上级机关挂职锻炼。积极探索与港澳以及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互派公务员的办法。进一步打通从大中型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社会机构中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的渠道,注重选拔政治上强、年纪轻、知识层次高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充实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计划地跟踪培养一批市(厅)级和县(市、区)党政正职后备干部。坚持选调高校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锻炼,完善选调生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
4、加快实施“企业家培养工程”。制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规划。依托高校建立1-2个企业家培训基地,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MBA及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每年从我省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骨干企业中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或国(境)外知名企业学习锻炼。研究和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5、积极推进“高级专家培养工程”。启动“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赴国(境)外进行中短期研修。实施“博士后培养计划”,逐步增设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建一批博士后产业基地,不断扩大博士后招收规模。充分发挥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人才培养计划的作用,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高级专家。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大力培养一批社科理论、新闻出版、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组织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支持他们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
6、抓紧实施“实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依托各类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再就业培训中心,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完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免费培训措施,逐步形成以技工培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为目标的职业培训体系。重点围绕振兴现代制造业、发展壮大信息产业,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抓紧培养一大批各类高技能人才。根据县域经济“一主三化”及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立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大力实施县乡村实用人才工程和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人才资源开发示范县”建设,大力培养农村乡土拔尖人才。启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通过组织选派、委托培养、远程教育等多种途径,争取在2010年前,使全省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学生。加强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实施“农村实用技术普及到户计划”,培养一批农民科技示范带头人。加强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