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条 起草公文文稿,内容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注意政策的连续性防止自相矛盾,相互抵触。文字应力求简练、通顺,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引用上级机关的文件,应写出被引用文件的标题。重要文稿的起草领导干部应亲自动手。
第三十条 各部门代省府起草的文稿,凡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的问题,主稿部门应主动征求有关部门和地区的意见,严格执行文稿会签制度,会签中如经反复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将协商经过和各方面的意见,如实向上级机关反映。
未经会签的文稿,必要时退回主稿部门重新办理。
第三十一条 建立并认真执行公文催办制度,定期检查公文的办理情况。凡十天以上不能办理结案的公文,应当向来文单位或交办机关说明原因。
第三十二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办公厅(室)应当协助领导认真做好公文的审核把关工作,审核把关的重点是:
1.是否需要行文;
2.文稿内容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
3.文稿提出的要求和措施是否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4.涉及其他部门或者地区的问题是否协商一致;
5.是否符合本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三十三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文书处理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三十四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发文,必须由各该单位的领导同志签发。但下列问题可以授权秘书长、副秘书长或办公厅(室)主任签发。
1.机关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
2.机关领导同志明确指示同意办的事项;
3.机关日常事务和例行公务方面的事项。
签发文件,意见应明确、肯定,并签署姓名;要使用毛笔或钢笔,不要使用铅笔、红笔或圆珠笔,并要求签在公文装订线右侧。
第三十五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书写、印刷必须清楚,校对准确,不错漏页码。
第三十六条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发文,由办公厅(室)统一登记,封发前应进行检查,防止错漏。投递应迅速、准确、并应根据公文的机密程度,在登记、传送方面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