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的努力,使全体市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显著增强。资源节约政策和标准不断完善并得到较好实施,资源节约技术和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全社会自觉节约资源的机制初步形成,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迈出重要一步。
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严格限制发展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到2006年,万元GDP取水量下降到80立方米以下;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45立方米以下;全市能源利用效率达到38%,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07吨标煤/万元;万元工业产值能耗下降到0.5吨标煤/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2%以上。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城近郊区争取提前实现2008年污水处理率90%、回用率50%的目标。
耕地减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新建建筑全面执行65%的节能设计标准,推进采暖可调控计量和收费制度改革,禁止使用粘土砖,散装水泥使用率提高到80%的国际先进水平。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在组织编制全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中,要切实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节约型转变,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把节约资源、降低消耗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循环经济发展。
(二)坚持与调整经济结构相结合的原则。根据首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立足城市基本功能,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强化现代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坚决制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完善产业政策,扶优扶强,促进优胜劣汰。
(三)坚持与技术进步相结合的原则。推动资源节约科研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资源节约重大技术示范,推广应用先进高效的节能、节水设备和器具,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资源节约的整体技术水平。
(四)坚持与缓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资源瓶颈制约相结合的原则。加快节水工程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加大企业节水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全市节约用水。加快土地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采取有效的节地措施。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以高耗能行业为重点,在强化负荷管理的同时,大力节约用电。
(五)坚持与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相结合的原则。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协调配合,扎实推进本市资源节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