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推动企业多渠道上市,促使更多企业进入境内外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加快建立省级产权交易平台,形成统一互联、流转顺畅的产权交易体系。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强化金融监管。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地方金融业的产权流动和重组,吸引民资、外资参与地方金融企业的改造。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验区工作,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进国际金融机构。积极拓展债券、信托、租赁和保险市场。大力培育风险投资机构,鼓励为技术创新和研发提供风险投资。加快发展劳动力、人才、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
(14)积极发展市场中介组织。积极引导和推动市场中介组织改革,加快中介机构、行业协会与政府脱钩,推动中介组织整合重组,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市场中介组织。按照市场化要求,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商会的服务、协调和自律作用。
(15)加快“信用浙江”建设。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完善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政府、企业、个人三大信用体系建设,强化政府信用,推进“百万企业信用工程”,完善“全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探索建立个人征信系统。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建设社会信用服务体系,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法制建设,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五、推进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6)构建内外贸一体化、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按照市场经济和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依法管理涉外经济活动,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能,形成稳定透明的涉外经济管理体制,创造公平和可预见的政策法制环境,确保各类企业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中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提高贸易和投资的自由、便利程度。加强公平贸易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外贸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备案制。加强反倾销和产业损害预警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国外贸易投资壁垒应对机制。加大空港、海港口岸开放工作力度,加强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建设,加快大通关建设,加强区域通关协作,提高通关效率。
(17)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特别是加快向长江三角洲地区集聚的历史性机遇,扩大利用外资,加强东引台资,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注重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改造传统产业,推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以重点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各类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建立环杭州湾、温台沿海、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等三个产业带。大力拓展利用外资领域,完善招商网络,创新招商方式。不断改善利用外资环境,降低商务成本,吸引更多外商投资或并购省内企业。支持跨国公司在我省设立研发中心,建立国际性生产基地和采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