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省、市两级重点企业和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突出抓好质量、现场、成本和营销管理,夯实计量、标准、培训、信息等基础管理工作,推行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促进企业管理创新。重点企业、名牌产品企业、出口创汇企业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加快质量认证步伐。
(二)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强和带动第一产业。优化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关键。坚持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培植龙头骨干企业,以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加强和带动第一产业。要大力扶持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一是引导企业由粗加工向深加工、储藏、保鲜、运输业发展,从单一品种向多品种、系列化发展,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格局,培育一批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典型;二是结合当地实际,找准比较优势,合理规划,确立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实行重点突破,带动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粮油、肉类、蔬菜、淀粉、家禽等加工业,形成100家种养户、出口型、辐射能力强的产业化经营龙头示范企业,增强发展后劲;三是加强企业联合,以优势产品为龙头,资产为纽带,组建企业集团,发挥聚合效应,形成规模经济优势;四是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农副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农户、基地、企业利益共同体。
优化提高第二产业。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优势明显,对整个经济发展有着较强辐射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特色产业、环保产业,以名牌产品、优势产品为龙头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发展壮大。传统工业中的食品饮料、建材、轻纺等要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技术改造,推进技术进步,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建筑业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改进施工工艺、提高工程质量,力争形成10个年建筑产值5亿元以上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要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严重污染环境,安全生产隐患严重,达不到治理要求的企业,禁止新上达不到经济规模和技术标准的项目。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以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提升城市化、市场化程度,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商品流通网络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文化娱乐等行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以物流、信息流、网络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
(三)加快乡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