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开发区、市区工业园区内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在制订详细建设规划的基础上,支持区内以主干道为主的通路、通电、通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项目根据发展需要适度超前报批,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为招商引资创造条件。
三、多途径、多渠道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矛盾
一是重点项目重点解决。对省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注册资金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等,继续向部、省申请追加并使用规划指标和计划指标。二是一般项目原则上使用折抵指标。积极推进土地整理,通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获得建设用地折抵指标,缓解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不足的矛盾。同时继续争取省里支持,从市外有偿调剂土地整理折抵指标。三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拓展补充耕地的内涵,从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出发,将平原区的优质园地、养殖水面进行改造,按新增耕地统计和管理。同时,加快海涂围垦,将围涂造地作为补充耕地的重要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围涂造地。
四、统一规划、统筹安排绿化用地
开发区、市区工业园区的公共绿地和建设项目应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区内公共绿地应集中布局,可采取租用的办法,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应降低用地绿化率,以节约建设用地指标,预留发展空间。
五、设立国土资源管理派出机构
鄞州的明州工业园区、慈溪的杭州湾新区、余姚的姚北工业区设立国土资源管理所或分局,可由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委托部分工作职能,以提高办事效率。
六、加强协调配合,提高办事效率
一是超前做好建设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规划部门和其他用地主管部门要提前编制开发区和市区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整提供依据。二是抓紧做好基础设施项目的立项工作。开发区和市区工业园区管委会要抓紧做好基础设施项目立项工作,为建设用地的顺利报批创造条件。三是及早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等前期工作。用地主管部门和用地单位要做好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重点项目立项前的报批材料准备工作,计划部门要加快项目立项审报工作,促使项目的顺利报批。四是集约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用地部门和建设单位要控制建设项目的投资密度,提升产业档次,提高科技含量。五是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国土资源部门要完善政务公开、窗口办文,规范办事制度,强化岗位目标考核。加强与有关部门配合,提高用地报件的进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