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重新审核登记手续
1、由县级以上(含县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通知》规定的开办条件进行审核,合格者发给开办条件核准文件。对符合经营条件和标准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在年底前统一安装“净化”先锋监控软件,公安部门安装安全管理软件,并保持正常运行,认真做好上网登记和日志留存。
2、对取得开办条件核准文件的,由同级公安机关进行安全和消防检查,并经州地级公安机关审核合格后发给安全审核批准文件。
3、对取得开办条件核准文件及安全审核批准文件的,由县级以上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逐级上报,由省文化厅终审同意核发批准文件后,再办理《文化经营许可证》。
4、对取得《文化经营许可证》的,由县级以上(含县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重新办理登记注册。
未能获得重新登记注册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撤消批准文件,一律不得再进行“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活动。
(三)规范经营行为。9月20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和完善“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入场登记制度、场地巡查制度,聘请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作为义务监督员,把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稽查管理工作做到实处。
认真开展“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消防安全检查。公安机关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安全生产大检查、公众聚集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治理行动,严格依法治理。对不依照《
消防法》规定履行消防安全职责的,坚决予以纠正;对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部位设置栅栏或采取其他形式封堵、封闭的,要立即拆除;对应当当场改正的违法行为,要当场改正;对应当限期改正的,要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依法从重处罚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理。
(四)复查总结。10月31日前,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结合换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和规范“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等工作,对第一阶段的互联网有害信息、未成年人进入、非法经营等问题的治理工作进行复查,严防上述现象的回潮。同时,对专项治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五、工作要求
(一)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统一思想,精心组织,把此次“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专项治理行动抓紧、抓实、抓好。要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扎扎实实解决“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存在的问题,重实际,求实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文化、公安、工商、电信等互联网管理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与支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迅速解决所辖区内出现的问题。对在专项治理行动中发现的大案、要案以及为违法经营活动提供保护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各地要设立举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