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推广设施农业技术。主要推广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技术,新型灌溉、栽培和施肥技术等。开发应用相应的新型建筑材料。引进推广蔬菜、花卉、瓜果、林木等工厂化育苗、栽培技术和温棚养畜、保护地种菜技术。
三、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研究,逐步解决制约我省农业发展的四大科技难题
(十)加快农业优良品种及其产业化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解决品种退化及优良品种储备不足的科技难题。“十五”期间,重点选育20个优良农业新品种。重点选育油菜、马铃薯、豆类、蔬菜等农作物专用、优质品种,优化主要农作物产品品质。积极研究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花卉、中藏药、杂粮、杂果等名、特、优经济植物新品种。积极选育耐寒耐旱抗风沙优良造林树种。
重点研究开发种子快繁、加工、包装、储运及检测技术,积极研究开发新型种衣剂。建立一批区域化、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基地,推动种子产业化。
研究与开发农作物高效集约化栽培模式技术,通过农作物优质、高效、模式化、区域化耕作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挖掘农业增产增收潜力。
利用省内外遗传资源,采用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加速“青藏高原瘦肉型猪”的选育,扩大饲养规模。研究促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新技术,加大绵羊改良力度,开展牦牛、藏羊的本品种选育工作,提高牦牛、藏羊生产性能。选育良种牧草,改善牧草品质。
(十一)加强农业灾害监测、预防技术研究,解决农业防灾减灾的科技难题。加强重大病虫鼠草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力争在一些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重点研究农作物和林木主要病虫害、草原鼠害、重大畜禽疫病等连年发生影响面广的灾害监测、预防及可持续控制技术。引进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注重农药、兽药使用残留对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影响的研究。
积极开展气候灾害防御技术的研究。主要进行气象预报、人工增雨、抗干旱、灾害性降水的成因和预防等技术的研究。加强气候区划研究。
(十二)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技术研究,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难题。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重点研究荒漠化治理技术、退耕还林(草)综合配套技术、退化植被恢复技术、资源保护利用技术、防风治沙技术、环境监测技术等6项重大技术。“十五”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并进行推广应用。
以黑土滩治理和退化草地恢复为主,研究天然草地的改良技术,建设和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研究推广防沙治沙技术,建设和保护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生态环境。研究推广适宜加工的草坪草、优良饲草和适宜生态建设的牧草,建设和保护环湖地区生态环境。选育适宜的树种、草种,研究推广山、水、田、林、草、沟综合治理技术,以退耕还林(草)、小流域治理为主,建设和保护东部山区生态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利用高科技手段,加快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研究。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