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能力建设为核心,构建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
(十一)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着力培养创业型人才。 按照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的要求,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内蒙古自治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规划》,在继续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基础上,根据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的目标、标准、规模、重点及政策措施。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强化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创业型人才成就事业搭建创业平台,促进更多创业型人才创办大、中、小型企业和一、二、三产业经营实体。各类教育培训机构要注重培养人才的创业观念和创业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各方面的创业人才。制定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把培养就业能力与发展产业结合起来。
(十二)建立和完善具有自治区特色的国民教育体系,加快培养各类人才。 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在2007年前完成“两基”攻坚计划,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盟市政府所在地城市要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调整职业教育结构,不断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按照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层次,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建立学科就业率公布制度。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为自治区培养各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
(十三)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等活动。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后教育、在职教育和社会教育。继续实施干部培训“动力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在党政人才培训方面的主渠道作用,鼓励优秀中青年干部进行高学历深造,提高党政干部的政治素养和社会公共管理知识水平。进一步加大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在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中实施新技师培养计划,提高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队伍中的比重。重视一般技能人才的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健全覆盖全区农村牧区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各种农牧业技术推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提高农村牧区各类实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十四)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引导各类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利用国内外教育培训资源开展教育培训业务,适度扩大出国培训,综合运用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形成覆盖面广、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创新教育培训理念,改进教育培训方式,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促进教育培训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党政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培训制度化,发挥用人单位在人才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教育培训激励约束机制,把参加教育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考核的必备条件。规范教育培训市场,建立教育培训机构资格审批制、末位淘汰制,完善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证书管理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