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垃圾污水处理产业化取得一定进展。各设区的市重视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把它作为为民办实事、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据统计,2001-2003年各设区市环保投入稳步增加,环保投入占当年GDP总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其中,福州市、厦门市年均环保投入指标均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左右。莆田市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三明市针对先期建设的列东污水处理厂长期超标的问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技术升级和改造,使出水水质大大改观,为解决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普遍超标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根据省政府关于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的若干政策意见,各设区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放开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准入,鼓励各种经济成分积极参与,努力探索环保基础设施产业化建设和运营模式。目前,共有19个城市污水处理厂、13个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运行。其中,14个城市污水处理厂、8个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初步实现了产业化。
(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扎实推进。在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监控的基础上,各设区的市进一步加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力度,基本完成全省畜禽养殖场禁建区的划定工作,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下达限期治理任务,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予以停产、关闭。龙岩市积极探索面源污染防治新路子,鼓励企业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变废为宝,既解决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问题,又促进了环保产业的发展。2001-2003年,各设区市积极组织实施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工程,基本完成全省县域生态功能区划,水土流失、矿业整顿、生态林建设等得到加强,全省自然保护区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形成一定规模。南平市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工作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批准,目前已有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11个,占辖区总面积的4.68%。宁德市根据自身优势,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一批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相继建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较大成效。至2003年底,全省已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8个、省级生态示范区26个、有机食品基地38个,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五)环保执法监管能力进一步增强。各设区的市严格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进行严格审核、把关。南平市在开展全市创业竞赛活动中,为确保环境安全和创业竞赛活动顺利进行,建立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被环保“一票否决”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取消创业竞赛评比资格。各设区的市在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实施“一控双达标”再提高工程,连续三年开展了严查环境违法行为,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环保行动,关闭、取缔了一批长期污染环境、群众反映强烈的不法排污企业。推进环保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执法监管的能力。2003年底,全省54.8%的省、市重点工业污染源和建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已安装自动监控设备,福州、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南平、龙岩共建立了31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基本实现了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