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6.组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统一履行出资人职责。根据中央统一部署,组建省、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委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制定《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配套实施办法。
7.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省级、市级国有资产的监管,可采取三层次模式,也可采取由国资委直接控股或参股企业的二层次模式。
8.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落实企业负责人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积极探索党管干部与市场化选聘经营管理者相结合的有效实现途径,充分发挥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作用。探索多种形式的薪酬激励制度。
四、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9.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一要分类定位。根据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职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科学区分和界定单位性质。二要分开管理。不同性质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构建政府宏观管理、法律规范、政策引导、市场调节、行业自律的框架。三要分别改革。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要加快清理、归并、精简和规范,重新界定行政职能,经费由财政供给。社会公益型事业单位要调整布局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政府投入,提高服务水平。省属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年内基本完成改制,增强发展活力。在各类适合放开的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要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社会事业单位发展。研究制定全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0.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人事关系代理制,逐步推行职员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分配制度。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分开”,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继续实施“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1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妥推进省属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工作。推进转企改制科研机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把转制科研机构改造成为真正的公司制企业。着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深入推进高新园区“二次创业”,加强典型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培育风险投资和技术产权交易市场。进一步推进苏北星火带建设,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实施社会发展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加快制定《江苏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发展纲要》。进一步建立开放的有效配置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合作体系,大力培育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全省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协调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放大优质资源效应。巩固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完善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制度,推进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强高校和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大力发展中高级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动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加快培养现代化建设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推进非义务教育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