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条 工作人员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按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签订的借调协议(合同)的约定享受有关工伤待遇。借调协议(合同)未约定的,应由借调单位和原用人单位协商补偿办法。
第五章 责任
第四十四条 工作人员发生伤亡事故后,单位应按规定及时向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申报,并作好和协助作好工伤人员的治疗、抢救、伤残鉴定、善后处理等工作。
第四十五条 负伤工作人员或其亲属申报工伤认定时,应向单位如实反映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经过、现场证人、伤情等情况。
人事部门调查了解工伤情况时,有关工作人员、负伤工作人员或亲属应当予以配合,如实提供情况。
第四十六条 工伤人员无故拒绝接受伤情检查、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的,以及拒绝接受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鉴定的,停发其有关工伤待遇。
第四十七条 工伤人员经鉴定确认完全恢复或部分恢复工作能力可以工作的,应当服从单位的工作安排。如不服从单位工作安排的,按国家和市的有关文件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工伤人员或其亲属骗取工伤待遇的,由人事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争议处理
第四十九条 工伤人员及其亲属、委托人、代理人,在申报工伤和处理工伤待遇时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人事争议仲裁管辖权限申请人事争议仲裁。
第五十条 区县(市、自治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对当地工伤伤残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认定、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向市工伤伤残鉴定委员会申请复查;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伤人员对市工伤伤残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认定、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向市工伤伤残鉴定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市工伤伤残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复查结论(再次认定、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五十一条 工伤人员及其亲属、委托人、代理人、单位对市工伤伤残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工伤认定、鉴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 附则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本办法执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工伤人员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机关事业单位临时人员(含返聘的离退休人员)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的,由用人单位按本办法标准给予一次性赔偿。如就赔偿数额发生争议的,按照人事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附件1:
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故伤害报告表
┏━━━━━━━┯━━━━━━┯━━━━━━━━━━━━┯━━━━━━┓
┃ 单位名称 │ │ 法定代表人或 │ ┃
┃ │ │ 主要负责人姓名 │ ┃
┠───────┼──────┼────────────┼──────┨
┃ 单位性质 │ │ 是否参加工伤保险 │ ┃
┠───────┼──────┼────────────┼──────┨
┃ 单位地址 │ │ 邮政编码 │ ┃
┠───────┼──────┼────────────┼──────┨
┃ 受伤害 │ │ 参加工作时间 │ ┃
┃ 人员姓名 │ │ │ ┃
┠───────┼──────┼────────────┼──────┨
┃ 职务 │ │ 用工形式 │ ┃
┃ (工种) │ │ │ ┃
┠───────┼──────┼────────────┼──────┨
┃ 事故发生时间│ │ 事故发生地点 │ ┃
┠───────┼──────┼────────────┼──────┨
┃ 伤害部位 │ │ 伤害程度 │ ┃
┠───────┼──────┴────────────┴──────┨
┃ 事故发生 │ 单位负责人(签名): ┃
┃ 经过及结果│ 年 月 日 ┃
┠───────┼──────────────────────────┨
┃ 单位处理意见│ 单位(盖章) ┃
┃ │ 年 月 日 ┃
┠───────┼──────────────────────────┨
┃ 备 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