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产品质量控制目标:
蔬菜: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2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标识流通产品比例达到40%。
茶叶: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1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比例达到30%。
瓜果: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4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比例达到20%。
大米:无公害产地认定面积达到400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比例达到30%。
生猪:无公害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2500万头,80%的规模饲养场实现免疫标识出栏。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标识流通产品比例达到30%。
水产品:无公害认定面积达到400万亩,加工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比例达到20%。
三、实施内容
(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好生产技术、市场准入、产品质量等衔接配套的地方标准制(修)订,全年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60项;贯彻落实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的精神,加强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创建标准示范基地200万亩。
(二)狠抓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科学指导生产过程,从源头提高农产品质量。重点加强省农产品质检中心、省畜禽水产品质检中心、14个市州和6个优势产业基地县市区初级农产品、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在全省建立100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对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例行监测。
(三)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认证。加强市州、县市区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产地评价认定面积新增1000万亩,产品认证达到200个以上,加大绿色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力度,新增绿色食品30个以上,有机食品10个以上,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总数达到380个以上。积极支持和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GMP和HACCP体系认证。
(四)搞好产地环境管理。全面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重点对27个种植业和86个养殖业优势产业基地的环境质量进行调查和监测评价,建立省优势产业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数据库;建立50个农业环境监测点,加强农业环境质量安全的监测;加强工业“三废”和农业废弃物污染的管理,开展农业环境污染事故查处的专项行动。
(五)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度,重点加强农药的监管,定期或不定期公示禁用、限用、推荐使用农药品种目录。推广生态种养、科学综合防治技术,在浏阳、赫山、慈利和石门4县市区开展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施药者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四安行动”试点。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推行投入品使用田间档案制度。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查处制售假劣、销售禁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等违法行为,重点打击违禁制售使用高毒剧毒农药和“瘦肉精”的违法行为。加强毒鼠强的治理,严厉打击制售毒鼠强的违法行为。加强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突出抓好动物疫情防疫监督体系、疫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的紧急反应机制,努力控制重大动植物疫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