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投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全省每年保持粮食播种面积6000万亩以上。现有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利设施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要向粮食主产区倾斜。每年从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30%的资金,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土地开发。加大对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和先进栽培技术的投入,扩大良种补贴范围和规模,逐步推行农机推广服务补助制度。启动30个优质米基地县建设工程,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对重点粮食加工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提高粮食生产比较效益。实施对粮食主产县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试点,认真兑现农资生产减免税及化肥储备补贴政策,将退耕还林由补助粮食改为直接补贴现金,以保护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三、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六)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认真实施全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靠科技创新,改造提升粮、烟、糖、茶、胶、桑、核桃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高产业规模和档次。继续推进热区农业、冷凉山区农业开发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大力开发“高、新、特、优”产品和安全、保健、绿色食品,提高优势农产品的附加值,重点支持马铃薯、蔬菜、中药材、食用菌、干果、麻类等具有竞争优势农产品的生产。要做精做强烟草业,积极优化烤烟种植布局,加大轮作和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和烟叶质量。适应市场要求抓好畜牧业调整,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加快发展牛、羊、家禽、奶业等以草食为主的外向型畜产品。发挥林业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林桨纸一体化、林产品加工、特色经济林、林下资源开发等特色产品,逐步建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
(七)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认真落实好财政、工商、税务、交通、金融、海关、外贸、供销合作等部门在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融资条件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和措施,采取贴息、补助、有偿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打破地区保护主义,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的龙头企业,尤其是对列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设、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市场开拓、农民技术培训等给予补助和贷款贴息。进一步完善扶持农业产业化资金的管理办法和扶持机制,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效益,带动农民增收。
(八)加强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围绕增强农业科技的创新、储备和转化能力,继续加强国内外先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和转化,推进已有科研成果的中试和示范推广。支持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发展各类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优化和完善各级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创新主体,鼓励各类农业企业和民营农业科技组织申请使用国家和省有关农业科技的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安全监测及质量认证和农产品原产地标记制度。加强动物防疫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施重点区域动物疫病应急防治工程,实行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制度,减少法定检验项目,控制商业检验收费标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