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实施意见
(云发[2004]16号 2004年5月]1日)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是指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纲领性文件。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切实把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近年来,我省加大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农业农村经济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好成绩,为保持全省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由于农村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一些长期困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突出的仍然是农民增收困难。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民收入长期上不去,不仅影响农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且影响农产品供给;不仅制约农村经济发展,而且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不仅关系农村社会进步,而且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
  (二)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第一要务来抓。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也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五次全委会精神,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引向深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中小企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加快科技进步,增加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改革,强化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和农村全面发展,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二、加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
  (三)积极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推进粮食生产由传统的单一粮食观向多元化食物观转变,由“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有机结合转变,由一般化抓粮食生产向重点抓优质粮食主产区转变,提高粮食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西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等项目的机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优质米基地建设,着力在滇中、滇南、滇西南等优质粮食主产区选择有基础、有潜力的粮食主产县,建设一批优质专用粮食生产基地。
  (四)大力发展粮食转化和加工业。按照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思路,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粮食主产区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通过信贷贴息、投资参股、税收政策等措施,支持粮食主产区建立和改造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粮食批发市场和农业科技型企业。充分利用粮食主产区丰富的饲料资源,培育和壮大饲料加工业,推进农村畜牧业、渔业发展。通过小额贷款、贴息补助、提供保险服务等形式,支持农民和企业发展养殖业,带动粮食转化增值,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