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乌鲁木齐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04—2007乌鲁木齐市商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5.市场建设取得进展,具有口岸城市特征的批发体系日益完善。乌鲁木齐市的市场建设进一步突出了口岸城市的特征。1992年,乌鲁木齐市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0年间,乌鲁木齐建起了6个口岸,其融入城市之中、共享城市资源的口岸产业链特点,使市场建设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从1997年以来用于商品市场建设的投资接近100亿元。截止目前,全市拥有各类交易市场180个,年成交额270多亿元,成交额亿元以上的市场个数由1997年的19个增加到目前的28个。围绕乌鲁木齐经济圈的建设,大批发市场群正在沿线摆开,通过对现有分散、规模小的市场重新整合,重点建设和发展完善了华凌国际商城、边疆商贸城、二道桥民族特色购物市场、广汇美居物流园、宏大赛博特汽车城、亚中机电产品物流配送中心等一批功能齐全、辐射面广、有特色的大型专业批发交易市场,已成为周边国家旅游购物的重要集散地。
  综合分析我市商业的发展状况,总体规模在不断扩大,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发生很大的变化,但与实现建设国际商贸城的目标,与完善城市功能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是:
  一是商业布局有待完善。乌鲁木齐商业在城市中心区比较繁荣,城乡结合部、城镇和新兴居民小区商业发展相对滞后;市内布局需要进一步优化,商业网点疏密还不平衡;区级商贸中心还没有形成规模,进入社区的便民商业发展缓慢。
  二是商业业态发展不平衡。传统百货业仍占主体,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业态发展不平衡,现代营销技术的利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传统批发业萎缩,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储建设等现代批发业的建设、发展滞后,规模化水平不高,制约着商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三是现代物流配送组织化程度不高。各种物流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全市仅有少数几个商贸企业建立了物流配送公司,社会物流企业也仅有几家,且规模不大,与乌鲁木齐这个交通运输条件良好、仓储能力较强的口岸城市还不相称。
  四是商业宏观调控有待进一步加强。涉及商业的综合管理部门职能存在交叉,不可避免地影响管理效能的提高;地方性商业法制建设滞后,对社会商业的管理缺乏力度和调控手段。商业各主管部门仅负责制定本系统发展规划,各规划之间缺乏相互衔接。
  (二)面临形势。
  今后几年,我市商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乌鲁木齐市商业必须抓住机遇,才能加快发展。
  1.体制环境有利于商业发展。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必将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约束型和供给约束型向市场约束型和需求约束型转变,这就决定了商业也必将逐渐从社会生产的末端产业升位为先导性产业,并不断得到强化。这就为我市商业支柱产业地位的稳固加强提供了良好的体制环境。
  2.消费环境有利于商业发展。从消费政策方面分析,国家将继续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这为商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环境。从社会购买力方面分析,到2007年,我市人均GDP达到31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加300元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将促进社会购买力持续增强。从商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来分析,目前的消费品市场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预期等因素影响还远未饱和,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品质、实用性、个性化消费才刚刚开始。因此,尽管消费结构多元化趋势会愈演愈烈,但商品消费仍将会与不断提高的住房消费、保险消费、教育消费、医药保健消费、娱乐消费等保持同步增长。同时,乌鲁木齐经济圈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为乌鲁木齐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