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青海省法律援助条例(2004修正)

  (一)向法律援助人员了解案件的进展情况;
  (二)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人员未严格履行执业纪律的,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
  第二十一条 受援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如实陈述案件事实及相关情况;
  (二)及时全面提供有关证明和证据材料;
  (三)协助调查法律援助事项的事实;
  (四)受援期间因经济状况改善,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经与法律援助机构协商,可以继续接受法律服务,但应当支付服务费用。
  第二十二条 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依据法律和本条例规定实施法律援助工作,不受单位和个人的非法干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法律援助人员可以申请终止法律援助:
  (一)因受援人不履行义务严重影响法律援助人员办案的;
  (二)受援人提供虚假证明或者要求违法提供服务的;
  (三)在法律援助过程中发现受援人不符合受援条件的。
  第二十三条 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
  (二)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者终止承办的法律援助事项;
  (三)保守国家秘密和有关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受援人的隐私;
  (四)不得利用法律援助事项牟取不正当利益;
  (五)及时向受援人通报法律援助事项的进展情况;
  (六)接受法律援助机构的监督。
  第二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对法律服务机构或者法律援助人员提出的终止法律援助的申请,受援人提出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的申请,应当及时审查,并在十五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 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的事项终结后,由法律援助机构给予补偿。补偿标准由省司法行政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核定,并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法律服务机构在法律援助过程中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