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政府2004年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一览表的通知
(青政办[2004]25号)
省政府各委、办、厅、局,人行西宁中心支行:
《省政府2004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一览表》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狠抓工作落实。有关工作进展情况,请及时向省政府报告,并抄送省政府督查室。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四年二月九日
省政府2004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一览表
┌──┬────────────────────────────────┬─────┬───┐
│序号│ 工作任务 │责任部门 │责任人│
├──┼────────────────────────────────┼─────┼───┤
│1 │1、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 │ │ │
│ │2、做好“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 │ │
│ │3、做好“引大济湟”、拉西瓦水电站、铁路电气化改造、湟源至格尔木 │省计委 │罗朝阳│
│ │ 330千伏电网等一批新项目、大项目的论证、申报和储备工作。 │ │ │
│ │4、继续做好青藏铁路建设服务工作,加快兰青铁路复线建设和电气化 │省经贸委 │骆玉林│
│ │ 改造前期工作进度;争取开工西宁至大通、双寨至甘河滩铁路改造 │ │ │
│ │ 项目。 │ │ │
│ │5、做好巴塘等支线机场前期工作,完成西宁曹家堡机场行站区扩建工 │ │ │
│ │ 程。 │ │ │
│ │6、加快公伯峡、尼那、直岗拉卡水电站和750千伏输变电示范工程建 │ │ │
│ │ 设进度;开工建设苏只、康扬水电站、格尔木燃气电站、桥电和西 │ │ │
│ │ 海火电厂项目;加快拉西瓦水电站建前工程建设进度。实施县城电 │ │ │
│ │ 网改造工程和玉树无电县通电项目。加快大通和海北、海西煤炭资 │ │ │
│ │ 源开发。 │ │ │
│ │7、争取开工西宁第七水源工程。 │ │ │
│ │8、继续抓好114项重点工业项目建设。 │ │ │
├──┼────────────────────────────────┼─────┼───┤
│2 │1、全省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5%。 │省财政厅 │张光荣│
│ │2、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 │ │ │
│ │ 革。 │ │ │
│ │3、落实省对州地市财政体制调整意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 │ │
│ │4、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在确保职工工资和“三条保障线”支出的同 │ │ │
│ │ 时,增加对农牧业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产 │ │ │
│ │ 业发展。 │ │ │
│ │5、取消特产税,做好降低农业税税率工作,探索对农牧民的直接补贴 │ │ │
│ │ 办法。 │ │ │
├──┼────────────────────────────────┼─────┼───┤
│3 │1、完成地方税收14.78亿元。 │省地税局 │党明德│
│ │2、培植稳定的税基、财源。 │ │ │
├──┼────────────────────────────────┼─────┼───┤
│4 │1、加速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优 │省经贸委 │骆玉林│
│ │ 势产业集中。 │ │ │
│ │2、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 │省对外贸易│何少民│
│ │3、精心组织好第五届“青洽会”等重大招商活动。 │经济合作厅│ │
│ │4、引进省外、境外资金的增幅超过两位数。 │省工商局 │张建忠│
│ │5、扩大特色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规模。 │ │ │
│ │6、做大做强园区经济,争取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工业增加值有较大幅度 │ │ │
│ │ 提高。 │ │ │
├──┼────────────────────────────────┼─────┼───┤
│5 │1、建成西宁至大通、西宁至塔尔寺高速公路,搞好大通至扁都口、阿 │省交通厅 │梁晓安│
│ │ 岱至同仁等8条重点公路建设,抓紧县际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完成 │ │ │
│ │ 投资40亿元。 │ │ │
│ │2、抓好农牧区公路“通达”工程,力争两年内解决青南地区5个乡和 │ │ │
│ │ 国定贫困县240个村的通达问题,东部人口稠密地区实施“通畅” │ │ │
│ │ 工程。 │ │ │
├──┼────────────────────────────────┼─────┼───┤
│6 │1、开工建设湟水北干渠二期工程,实施“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建前 │省水利厅 │刘伟民│
│ │ 工程。 │ │ │
│ │2、确保盘道水库按期下闸蓄水。 │ │ │
│ │3、完成续建配套及节水改造25万亩,解决30万人、100万头牲畜的 │ │ │
│ │ 饮水困难。 │ │ │
├──┼────────────────────────────────┼─────┼───┤
│7 │1、制定“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和治理规划,实施好退耕还林、天然 │省林业局 │李三旦│
│ │ 林保护、防护林建设、青海湖生态治理、西宁南北山绿化等生态建 │ │ │
│ │ 设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20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900平方公里。 │ │ │
│ │2、加大城镇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治理。 │省环保局 │曲爱珍│
│ │3、继续推进西宁地区“煤改气”工程。 │ │ │
├──┼────────────────────────────────┼─────┼───┤
│8 │1、强化西宁、格尔木商品流通集散中心的功能,发展专业市场、配送 │ │ │
│ │ 中心、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培育各类要素市场。 │ │ │
│ │2、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支持发展独立公正、规 │省工商局 │张建忠│
│ │ 范运作的各类市场中介组织。 │ │ │
│ │3、注重发展民营经济,扶持发展中小企业。 │ │ │
├──┼────────────────────────────────┼─────┼───┤
│9 │1、积极推进“三大扶贫工程”,巩固和扩大香巴扶贫成果,实施好塘格 │省扶贫办 │曹 宏│
│ │ 木农场调庄移民项目。 │ │ │
│ │2、加强对口帮扶,抓好定点扶贫、行业扶贫,年内解决10万贫困人口 │ │ │
│ │ 的温饱问题。 │ │ │
│ │3、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水、电、路等问题。 │ │ │
├──┼────────────────────────────────┼─────┼───┤
│10 │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0元,达到1920元。 │ │ │
│ │2、年内建成日光节能温室10000栋,暖棚2000栋。 │ │ │
│ │3、扩大“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规模,年内育肥牛羊220万头只 │ │ │
│ │ 以上。 │ │ │
│ │4、继续采取培育、引进、嫁接等方式,扶持和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规 │ │ │
│ │ 范和发展订单农牧业。 │ │ │
│ │5、规范和发展订单农业。完善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科技示范、 │省农牧厅 │申忠玉│
│ │ 技术培训和疫病防治、农畜产品销售服务。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 │ │
│ │ 力争劳务输出规模达到70万人次以上。 │ │ │
│ │6、大力推进退牧还草示范工程。 │ │ │
│ │7、推进环湖地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工程,引进、繁育和推广优良品种。 │ │ │
│ │8、大力发展舍饲圈养、园艺、农畜产品流通加工和其它非农产业。 │ │ │
├──┼────────────────────────────────┼─────┼───┤
│11 │1、完成医药企业GMP认证,支持骨干医药企业扩能增效。 │省药品监督│才 让│
│ │2、提升生物资源开发水平,推动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转变。 │管理局 │ │
├──┼────────────────────────────────┼─────┼───┤
│ │1、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严格人员编制管理。合理 │ │ │
│ │ 划分各级政府间的事权范围。 │ │ │
│ │2、推进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合理拉开分配档次。 │省人事厅 │王建军│
│12 │3、鼓励事业单位和转企科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技术 │ │ │
│ │ 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增加收入。 │ │ │
│ │4、改进国有企业经营者和技术人员收入分配方式,完善年薪制、职工 │ │ │
│ │ 持股、技术入股等制度。 │ │ │
├──┼────────────────────────────────┼─────┼───┤
│ │1、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 │ │ │
│13 │2、高度重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积极推行、认真兑现农牧民自愿放 │省计生委 │苏 宁│
│ │ 弃生育二、三胎的奖励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 │ │
├──┼────────────────────────────────┼─────┼───┤
│14 │1、积极推动西宁、格尔木扩大城市规模,强化区域中心地位。 │ │ │
│ │2、加快县城和人口密集、发展潜力大的小城镇建设步伐,支持一批有 │省建设厅 │王西明│
│ │ 特色的小集镇建设。把城镇建设与园区建设、市场建设、产业化龙 │省公安厅 │何再贵│
│ │ 头企业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支持农牧民以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非 │ │ │
│ │ 农产业。 │ │ │
│ │3、加快户籍、用地、城镇住房等制度改革,吸引农牧民进城定居落户、 │ │ │
│ │ 投资兴业。争取年内全省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 │ │
│ │4、推进重点城镇道路排水工程。 │ │ │
├──┼────────────────────────────────┼─────┼───┤
│15 │1、加快青海湖地区、塔尔寺、互助北山等景区建设,发展环西宁旅游 │ │ │
│ │ 圈,塑造“夏都”品牌;以青藏线为主线,整合沿线景区、景点资 │ │ │
│ │ 源,开辟青藏线旅游带;围绕“唐蕃古道”,积极开发人文历史及民 │省旅游局 │李选生│
│ │ 族风情旅游线。 │省体育局 │冯建平│
│ │2、办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郁金香节”等重点旅游文化 │省文化厅 │曹 萍│
│ │ 活动。 │ │ │
│ │3、加强与周边省区合作,共同开发“大丝绸之路”旅游项目。 │ │ │
│ │4、加快多巴奥运训练基地和体育设施建设进度。 │ │ │
├──┼────────────────────────────────┼─────┼───┤
│16 │1、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尤其是公务员的法律素质。 │省司法厅 │杨学武│
│ │2、全面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监督。 │省公安厅 │何再贵│
│ │3、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认真做好信访工作。 │省信访局 │韦邦栋│
│ │4、坚决揭露和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 │ │ │
│ │ 达赖集团的渗透、分裂和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等邪 │ │ │
│ │ 教组织的斗争。 │ │ │
├──┼────────────────────────────────┼─────┼───┤
│17 │1、加强和改进金融工作,优化信贷结构,增加信贷收入,防范金融风 │人行西宁 │胡安舜│
│ │ 险。 │中心支行 │ │
│ │2、加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力度。 │ │ │
│ │3、切实做好金融服务工作。 │ │ │
├──┼────────────────────────────────┼─────┼───┤
│18 │1、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 │ │ │
│ │2、积极探索农牧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家庭为主,社会辅 │省民政厅 │克 保│
│ │ 助的农牧区社保体系。 │ │ │
│ │3、鼓励支持发展各类中介组织、专业协会,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 │ │ │
├──┼────────────────────────────────┼─────┼───┤
│19 │1、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扎实 │省民委 │普日哇│
│ │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 │ │
│ │2、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的 │ │ │
│ │ 管理。 │ │ │
├──┼────────────────────────────────┼─────┼───┤
│20 │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 │ │
│ │2、确保年内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 │ │ │
│ │3、加大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扶持力度,把解决好“4050”等困难群体 │省劳动和 │刘振华│
│ │ 的再就业与开发城市公益性就业岗位结合起来。 │社会保障厅│ │
│ │4、办好一批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加强技能培训。 │ │ │
│ │5、有针对性地开展免费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等活动,促进 │ │ │
│ │ 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 │ │ │
│ │6、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努力提高一次性就业 │ │ │
│ │ 率。 │ │ │
│ │7、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和灵活就业 │ │ │
│ │ 人员的参保工作,稳步推进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 │ │
├──┼────────────────────────────────┼─────┼───┤
│21 │1、安排1.3亿元资金,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高中扩招、高校基础设 │ │ │
│ │ 施和职业教育项目建设,力争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 │ │ │
│ │ 82.9%。 │ │ │
│ │2、切实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省教育厅 │杜小明│
│ │ 有较大推动作用的科研攻关项目和成果转化,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水 │省科技厅 │曹文虎│
│ │ 平和劳动者素质。完善人才政策,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省文化厅 │曹 萍│
│ │3、重点搞好13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力争实现县县有“两馆” │省卫生厅 │陈资全│
│ │ 目标。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争取广播、电视人口覆 │省广电局 │巨 伟│
│ │ 盖率分别达到86.5%和91.8%。 │ │ │
│ │4、投入1.37亿元资金,组织实施好全省4州、32个县国债疾病控制 │ │ │
│ │ 项目,争取年内建成使用。搞好省、州(地、市)9个急救中心和 │ │ │
│ │ 39个县传染病防治项目建设,继续加强贫困地区县医院和乡镇卫生 │ │ │
│ │ 院建设。扩大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力争用2—3年 │ │ │
│ │ 覆盖全省。 │ │ │
│ │5、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