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围绕港口的物流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北疆集装箱港区、南疆能源和散货港区、临港工业区、北塘港区、海河内河港区和汉沽现代化渔港,形成功能互补、各具特色的六大港区。建设天津港深水航道和与之相配套的铁路、公路大通道,完善港口集、疏、运交通体系。使天津港具备接卸各种船舶和货类的能力,成为我国北方最大散货主干港和东北亚地区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完善六大物流基地建设。以天津港、保税区为基础,规划建设自由贸易区。规划建设天津港集装箱物流中心、散货物流中心、保税区海空港物流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基地、塘沽商业物流基地和海河下游贸易物流基地,使六大物流基地有机融合、实现互补,整体提升新区物流业的功能与水平。
——推进物流信息网络建设。搭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具有信息收集、数据处理、流程监控和信息共享的物流信息网络,为用户提供高效、准时、全方位的服务,实现物流设施和设备资源的优化组合,并与国际、国内物流信息网络相对接。
“三个提升”即: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城市载体功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是提升新区土地利用效率。根据2002年土地变更调查情况,滨海新区现有农田总面积约3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民点及工矿、盐场用地、水库和交通用地等)864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15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滩涂和荒地等)。新区土壤盐渍化和污染严重,农业产量低,效益差,部分建设用地使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不高。本次规划将调整土地使用性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挥土地利用潜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提升新区城区载体功能。新区将进一步完善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规划,加大建设力度,提升载体功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完善新区内部路网体系,构筑“十横八纵”的快速路网框架及与之相连通的主干道和次干道,形成功能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加快轨道交通建设,以津滨轻轨为基础,构建新区内部便捷、高效的客运轨道交通网络。
——合理使用源水,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搞好中水综合利用。扩大海水直接利用规模,规划建设日产50万吨的海水淡化基地,从根本上解决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
——规划建设大港二站电厂和新区北部电厂,使新区电厂总装机容量达到760万千瓦。加快建设500千伏网架,形成500千伏双环网供电结构。建成2个220千伏电网通道,新建扩建15座220千伏变电站,为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
——规划建设宽带城域网和因特网的宽带国际出口,促进电信、电视和计算机等各类信息网络的开发利用,实现资源共享。积极推进政务、商务、企业和社会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提升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天津古海岸湿地、北大港湿地、东丽湖等自然保护区为基础,规划建设沿海滩涂自然保护区和海洋类型特色保护区,完善环境保护体系,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设南北两侧两条绿色走廊,构筑区内沿河、沿路生态廊道,建立沿海生态型经济防护林体系。到2010年,新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使新区成为生态型新型经济区,实现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做好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着力做好相应重点课题的研究。主要包括: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海洋经济;海河下游地区开发;海岸带开发;产业发展与布局;重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以及辟建自由贸易区等专题。
三、工作措施
(一)统筹兼顾,搞好衔接。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作为全市发展规划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力求注重两个兼顾,即兼顾国际和东北亚经济发展趋势,兼顾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全市整体规划相结合,与市各有关部门的专项规划相结合,与新区各单位的规划相结合。
(二)拓展工作思路,用好各种资源。规划的编制工作中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既要大胆引进国内外先进经验,又要利用好新区以往的研究成果,还要依靠社会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智慧,搞好规划的编制、研究和论证工作。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协助做好新区整体发展规划,使新区规划的研究思路更具战略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三)坚持创新求实,提高规划水平。新区整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做到“五要”:一要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未来发展的决策要求;二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区域的发展经验;三要全面系统把握新区建设实际,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长远指导意义;四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研究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五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