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全省因洪涝等自然灾害造成秋粮减产35.8%、棉花减产50.8%、油料减产26.3%,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2.5%,灾区农民收入明显减少,部分群众因灾返贫,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后下降0.4%;社会保障水平低,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电力、煤炭、成品油和部分原材料供应紧张。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依然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安排今年计划时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4年是我省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重要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等质量和效益指标进一步提高。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继续实施投资拉动,进一步加强重点项目建设
抓住国家解决瓶颈制约、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投资规模,增强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加强水利骨干工程建设。基本建成盘石头水库,加快燕山;西霞院水库及洪汝河、小洪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抓好一批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大型灌区的节水改造,争取开工涡河、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加快河口村、出山店水库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公路、铁路、航空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巩固提高我省区位优势。加快商丘至周口、漯河至平顶山等28个续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许昌至南阳、新乡至郑州、濮阳至鹤壁、席庄至薛店、原阳至新庄5个项目329公里建成通车;争取开工信阳至南阳、周口至新县等17个高速公路项目。加快全省路网改造,争取新开工国债农村公路3500公里,基本完成平原地区行政村油路“村村通”工程。配合国家完成陇海铁路郑州至商丘张阁庄段电气化改造,争取国家开工建设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郑州至洛阳段。完成漯阜、汤台地方铁路改造工程,开工建设登封地方铁路二期工程。抓好新郑国际机场候机楼改造。坚持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5个500千伏输电线路和输变电工程、19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尽快形成以500千伏电网为主干的输电网络,全面实施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积极发展大容量电力机组,加快宝泉抽水蓄能电站、三门峡电厂二期等22个装机容量共1083万千瓦的续建项目建设,建成沁北、永城、登封电厂1#机组等项目,新增电力装机220.5万千瓦。力争首阳山电厂三期、姚孟电厂四期、郑州燃气电站等总装机600万千瓦以上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推进一批电力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条件成熟的项目早日开工。超前谋划,积极规划论证热电联产、抽水蓄能、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一批发电项目。建设一批大中型矿井,抓好煤矿安全改造,增加煤炭生产能力。建成梁北煤矿,加快平煤首山一矿、郑煤白坪矿、驻马店吴桂桥矿等项目建设,争取开工建设永城新桥矿、焦煤赵固一矿、新郑赵家寨矿等项目,新开工规模力争达到500万吨以上。抓紧实施焦作、鹤壁、永城、郑州等煤矿沉陷区治理工程。加大中原油田和河南油田勘探开发力度。加快西气东输工程河南段地方支线、城市管网和用气项目建设。抓好公检法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重点项目责任制,加强项目稽察,规范建设行为,提高工程质量。
千方百计筹措建设资金,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继续大力争取国债资金等国家投资。积极推动银企合作,努力保持信贷资金投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快现有企业和已建成项目的股权、经营权转让。鼓励企业通过股票、债券、信托、金融租赁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大力吸引民间和国外、省外投资。统筹使用政府性建设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