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豫政[2004]1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好200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4年是我省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的重要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义重大。各市、各部门一定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好形势,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后三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服务型政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完成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00四年三月十四日

河南省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3年,全省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采取一系列促进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战胜了非典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等多种困难,较好地完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均达到近年来最高水平。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达到7025.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7%,比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20.6,比上年提高11.3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51.5亿元,增长44.2%;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582.4亿元,增长13.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7.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7.8%。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以“两个基地”为重点的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8.2%,提高2.4个百分点,肉类、奶类加工能力分别增长15%和1.3倍。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深入推进,建成投产了一批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7.1%。消费结构升级明显,汽车、住房、通讯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0.8%,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1.6%。城镇化率达到27.2%,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10.5亿元,增长26.9%。新增高速公路187公里,发电装机173万千瓦,原煤开采42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57.5万吨。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61亿美元,增长24.3%;出口总额达到29.8亿美元,增长40.6%。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得到巩固,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试点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户籍制度、交通建管体制;民航和电力体制等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社会公共服务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开始启动,集中安排了200所农村中心卫生院改造。科技开发和技术创新投入明显增加。普通高校在校生比上年净增8.9万人。加大了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力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加大。耕地实现占补平衡。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64‰。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26元,实际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落实较好,养老、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面稳步扩大。农民从农村税费改革、粮食风险基金直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等改革中直接受益。在25个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1197.1万农民参保,345.7万人享受到补助。新解决了8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全面完成了三年解决26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任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