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

  培育区域循环型社会。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废弃物和城市中水回用系统,提高社会再生资源利用率。在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基础上,实现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其它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通过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支持城市生产环保型农用生产资料,培育城乡产业间物质、能量良性循环。
  3.按照清洁生产要求改造生产环境
  按照《清洁生产促进法》要求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促使资源依赖型的老企业把技术改造与污染防治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生产能力,变污染末端治理为生产全过程控制,实现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重点抓好化工、冶金、轻工、纺织、建材等行业,制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清洁生产审计,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实现电力行业粉煤灰、酿造行业污染物回收,煤炭行业煤矸石循环利用。
  推进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应用。发展新能源、再生能源和水煤浆等清洁煤技术,开发天然气、煤层气、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天然气工程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提升能源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优质、无公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健全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监测与产品质量监管。建立农业生产基地环境质量、农产品质量监测与管理体制。建立农产品生产、绿色加工认证体系,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二)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体系
  1.培育与保护森林资源
  培育建设森林生态系统。实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优化林种结构,营造培育混交林,逐步改造和缩小纯林,发展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复层林,增加森林生物产量,充分发展森林的多种功能。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建立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重点建设长江防护林、淮河防护林。至2020年,实施退耕还林66万公顷,封山育林28万公顷,全省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亿立方米。
  推广速生丰产林和兼有生态功能的阔叶林种。重视发展林产工业,推动林业产业化进程。至2020年,建立商品用材林基地250万公顷,经济林基地200万公顷。
  加快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建设。以市、镇、村为点,以道路、河渠、堤岸、农田网格为线,以皖南山地、皖西山地、巢湖流域、江淮分水岭为面,以生态公益林、标志性景观林为片,在全省范围内营造点、线、面、片相结合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至2020年,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5%;全省道路、河流绿化率达到95%以上,农田林网覆盖面积达到300万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达到240万公顷。
  2.合理利用与保护水资源
  统筹兼顾全流域水资源开发。实施水功能区划管理制度,合理控制地下水开采,做到采补平衡。发展节水农业和节水工业,做好污水处理回用,提高用水效率。注重农业结构调整,优先发展节水作物,淮北北部黄泛区以低压管灌为主,沿淮及支流河灌区注意修建防渗渠道。江淮丘陵岗地拦截径流、兴塘蓄水,积极推行水稻节水增产灌溉制度。
  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影响和生态安全评估。尽可能做到充分利用自然水系的调控功能,减轻对生态干扰,保证生态蓄水,保持河道疏通、净化。加快实施退田还湖、恢复湿地、移民建镇工程,保证生态用水,加强功能调度,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旱,化水害为水利,尽量抵消和化解水灾对经济持续发展的负面作用。
  合理调配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科学制定水资源供求计划,做好蓄水、引水、调水工作,正确处理防洪与抗旱、开源与节流、上游与下游、城市与农村的用水矛盾,管好用好水资源。
  3.保护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注意优化用地结构,合理使用土地,尽量减少占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调整、撤并、移民方式,促进村以下的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相对集中。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控制基本建设用地规模,优化建设工程方案减少占用土地。
  加强耕地保护。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用地保护,禁止征用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草地、林地、湿地。
  增强农业用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实施病虫害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保护农林病虫害的天敌,减少化学药品施用量,促进土壤肥力再生,减轻种植业对资金投入的依赖。
  4.保护与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从严审批矿产开采权,治理整顿矿业秩序。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采规划,划定矿产资源可采区和限采区、禁采区,禁止在地质灾害重发区和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限期关闭不符合开采条件的矿山。严禁在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内采矿。对已规划开采的小矿山进行联合经营,实行矿山经营规模化。
  促进矿产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矿产资源的回收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适度进口生产必须的省外境外矿产,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加强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对已造成生态破坏和发生严重地质灾害的矿山限期整治和进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5.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
  加强气候资源的监测、评估和开发利用。建立健全气候生态动态监测系统,分析评估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合理调整农业气候区划,改善种植结构,促进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建立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体系
  1.稳定低生育水平,减少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积极采用利益导向机制来控制人口,强化对计划外生育人口社会抚养费的征收,逐步促使计划生育由行政推动模式向利益调节型转变。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至2020年,全省总人口不突破7100万。
  鼓励创业和自谋职业。进一步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提高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技能和能力。发展有自身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非农产业,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劳务输出,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维护劳动者权益。
  2.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