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职业学校合格(重点)建设计划。到2010年,全省中、高等职业学校都要达到合格以上标准,集中建设20个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50所省级示范性学校和50个省级示范性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学校和50个省级示范性专业。
7、坚持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效益。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源情况,认真做好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统筹各类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引导初中毕业生合理分流,达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统筹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发展。积极探索并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的职教资源配置机制;打破部门、行业和行政区划界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和专业布点,使学校逐步形成合理的办学规模和鲜明的办学特色。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继续实施中、高职业学校连读、初中起点五年制等形式的高职教育,适当增加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比例,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实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以高等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中心,在一定区域内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关专业教学和实习实训提供指导和服务,建立职业教育网络,统筹城乡和中、高等职业教育资源。
充分整合现有各类教育资源,积极推进城乡社区教育。农村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三教统筹”,办好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继续发挥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重要作用。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应主要依托乡镇初中和村小举办,实行一校两牌,有条件的地方也可独立设置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城市要整合区域内各类科技、文化、教育资源,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办好一所综合性社区培训学校;
8、坚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推广速度;建立与行业、企业合作的专业教师培训模式,鼓励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岗位进行专业实践,支持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积极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逐步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重要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到2010年,力争“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以上。实施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计划,每年划拨一定数量的成人本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专项用于职业学校教师学历提升,到2010年,力争90%的中等职业教师达到合格学历,高等职业学校教师研究生比例达到25%以上。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改进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办法,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事厅会同省教育厅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