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和空间
(十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加快发展城关镇和中心镇。要发挥农垦和森工系统在小城镇建设上的作用,与地方政府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尽快形成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依法适度调整城镇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证小城镇建设用地,通过市场运作筹措小城镇建设资金。创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和外资参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发,加快完善小城镇供水、供热、供电、道路、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强化小城镇管理,增强小城镇集聚资本、发展产业和吸纳就业的功能。
(十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引导农村民营经济介入中小企业产权改革、招商引资兴建项目、公共设施建设和经营等,激发民间资本投资创业的热情,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在税收、投融资、融资担保、资源使用、人才政策等方面,对农村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给予支持。各级政府要对民营企业在创业辅导、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对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和收取有关费用。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服务业,积极实施“农产品加工行动计划”,促进企业提档升级。政策性担保机构要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给予担保支持。省级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的70%用于支持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牵动作用较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及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步伐,积极引导农村集体企业改制成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混合所有制企业。坚持发展乡镇企业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形成主业突出、特色明显、产业集聚、科学配套的区块经济。
七、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民增收的科技含量
(十五)深入实施良种化工程。各级政府要加大良种化工程建设资金投入;加快完善良种繁育、引进、加工和销售服务体系,推进种子产业化经营。2004年省级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搞好优良品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工作。通过公开竞标,引进、培育农作物优质品种70个,引进一批畜禽、林木等优质品种,重点推广优质粮食品种115个。优质粮食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质畜禽品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十六)加强农业科研和推广。各级政府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农业科研投入,深化农业科技推广体制改革,加快形成国家推广机构和多种推广组织共同发展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增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储备能力。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大力引进国内外高新农业科技成果,开展农业软科学研究,加快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高新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消化、吸收和推广步伐。加强基层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放活科技人员,把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重点支持公益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力度,增强农民吸纳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2004年省级安排6000万元资金用于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农业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