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力培育和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是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各级供销社都要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结合社属企业改革改制,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产权多元化为方向,通过兼并、改组、改造、联合、重组、租赁等多种形式,整合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提升龙头企业的经营规模和带动能力。力争2—3年内全省供销社系统有3—5个企业达到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标准,有10—15个企业达到省级和全国供销总社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标准。
3、积极发展农产品示范基地。各级供销社要按照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组织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围绕果品、蔬菜、棉花、茶叶、蚕桑、药材等优势农产品,积极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创办科技示范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辐射和带动农民发展绿色农业、环保农业和品牌农业,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4、积极参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各级供销社,特别是基层供销社要按照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大力发展村级综合服务站、庄稼医院、科技服务站,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到2005年,全省供销社系统要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站5300个,使村级综合服务站总数达到全省行政村总数的18%。
5、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各级供销社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农民实用生产技术和营销知识培训,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民经纪人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不断增强他们诚信、守法经营的意识。全省供销社系统现有的各类学校,要根据市场需要,面向农村富余和城镇新增劳动力及下岗失业人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城镇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劳务输出,帮助农民就业,努力增加收入。
(二)加快整合流通网络,真正发挥农村流通主渠道作用。
各级供销社要顺应当前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以建立高效、畅通、有序的现代流通网络为目标,整合经营网络,转变经营观念,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发挥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作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