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完成三江片行人过街设施建设规划、三江片医疗卫生设施布局规划、三江片体育设施规划、宁波市城市公共交通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市规划局)
97.抓紧启动东部新城区8.3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开发建设。
细化东部新城区核心区实施方案,明确实施主体,落实启动资金。(市建委)
98.继续加快鄞州新城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镇海新城区、北仑新城区、高教园区、科技园区等重点区域建设步伐。
(1)完成鄞州新城区详细规划和各个专项规划,加快新城区功能建设,着力解决新城区与宁波老市区交通连接问题,加快重点路段、重要区域电网改造,搞好供水、供气、排污等配套设施,实施重要道路景观绿带、奉化江沿岸景观工程建设和部分路段街景改造。(鄞州区政府)
(2)细化完善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各项规划,重点做好中国森林博览城、陶公-二灵景区深化设计、新城核心区项目策划等。建成环湖路,完成钱湖人家(三期)及其延伸段和高钱生态村安置工程。宁波动物园(一期)、福泉山景区(一期)建成开园。沙山村接待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工建设凯悦国际会议中心。推出2-3个景区景点对外招商。投资6500万元完成4070亩山体绿化及增绿100公顷,改造沿湖山体林相。着手湖底清淤和湿地建设。(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3)完成镇海新城区骆驼片分区规划、北商住区规划及核心区城市设计,着手编制人文景观规划。启动新区主干道、污水北排主管网等项目建设,完成70万平方米绿化任务,建成26万平方米安置小区,启动15万平方米住宅项目,启动星级酒店、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镇海区政府)
(4)完成高教园区(北区)配套道路20公里,完成商帮文化公园等绿化40万平方米,确保万里国际学校、镇海职教中心年内开学,启动建设城市学院和镇海中学分校,做好宁波高专迁建工作,启动建设体育馆等公建项目,做好中科院材料研究院项目落户工作。(镇海区政府、市教育局)
(5)进一步完善北仑新城区规划,3年内投入200亿元建设中心广场、体艺中心、港务大楼、凤凰山公园、九峰山旅游区、三级乙等医院、五星级宾馆以及柴桥、霞浦、白峰、春晓行政中心等一批城市现代化工程,形成以新碶、大碶、霞浦、柴桥为中心,白峰、小港为两翼的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框架。(北仑区政府)
(6)市科技园区与东部新城建设相衔接,全面贯通16.9平方公里区域的主要骨干路网,同步建设道路绿化。加快启动中央商务区和电子信息集团预留地块建设。着力抓好重点项目的开工和竣工,确保在建的浙大软件学院宁波分院等重点工程如期完工。在进一步加强与中科院、兵科院、浙江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加快中科院宁波信息技术研究所、浙大宁波软件研究院、兵科院宁波分院二期、中石化兰州化工设计研究院、抚顺化工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建设。(市科技园区管委会)
99.搞好慈城古县城保护开发。
(1)续建慈湖景观、校士馆(考棚)、东入口道路、酒税务区域整理等项目。(江北区政府)
(2)新建冯(俞)宅旅游酒店、清道观复建、解放路道路主管线,修缮太湖路改造、城隍庙重建、甲第世家等。(江北区政府)
(3)新建慈城名人馆、小东门、新区一纵一横骨干道路、新区生态湖、新区临时苗圃、新区首期地产等项目。(江北区政府)
100.搞好月湖西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开发。
上半年完成详细规划申报、审批,落实土地、政策和拆迁房源,完成业态策划与定位,一期设计方案报批,项目立项并进入基建程序。下半年启动一期拆迁,深化设计并确定市政设计方案,完成后续基建报批、一期施工图设计和施工前期准备。(海曙区政府)
101.高水准改造老城区,高品位建设三江片核心滨水区,提升宁波现代化城市新形象。
完成江东南路(兴宁桥-长丰)及沿江绿带,续建滨江大道及景观三期(通途路-甬江大桥),加快和义路地块开发建设。(市建委)
102.加强市区交通路网规划建设,沟通环路,打通卡口。
实施北外环东延、江南路三期、东钱湖大道等建设工程。全面启动城市交通建设四年计划。加快实施通途路全线贯通和世纪大道延伸至镇海新城区项目。完成世纪大道百丈路至南外路拓宽工程。(市建委)
103.推进轨道交通前期工作。
年内完成《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评审,争取年底前上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市计委)
10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抓好一批公交场站建设。
开工建设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和客运中心停车场、始发站。(市城管局)
105.增加公共停车泊位。
完成日湖公园北停车场、日湖公园南停车场,建设宇达停车场、解放路改线停车场、新街停车场、好又多停车场,恢复和新建公共停车位1000个,其中新建400个。(市建委)
106.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加大对城乡结合部的综合整治力度,进一步推进“城中村”改造。采取有效手段切实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重点对沿河道的排污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三产”行业开展集中专项整治,使城乡结合部的环境面貌得到根本性的改观。(各区政府,市城管局、环保局、规划局等)
107.完善城市防洪、给排水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系统。
加快建设大岙垃圾填埋场,形成垃圾填埋和焚烧相结合的垃圾处理系统。加快管网沟通。(市城管局、水利局)
108.启动区域性供水干线工程。
抓好重大供水工程建设,全面抓好白溪水库引水、大工业供水、北仑水厂二期、东钱湖水厂、区域性供水干线等项目建设。(市城管局)
109.加快余慈地区发展步伐。
突破行政区划和原有研究范畴,着手编制《余慈地区区域规划》。尽快成立余慈地区区域规划领导小组,研究确定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安排,综合平衡和协调各部门之间关系。(市规划局)
110.加大南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1)将南部地区作为今后城市化发展的重点,不断提高区域资源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效率。(市计委)
(2)加大对南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建设南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环境改善和保护项目,增强南部地区发展的后劲。(市计委)
(3)加快南部地区社会事业统筹发展步伐,实现全市统一标准的公共服务体系。(市计委)
(4)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域内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减少南部地区财政不足的压力,采取财政补助等有效经济激励政策。(市财政局、计委)
(二)加快副中心城市和中心镇建设步伐。
111.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统一市区户籍管理政策,积极
探索新增类户口非农化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合理流动和向城镇集聚,在选择余姚等地改革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登记制度。推行网上迁移和网上审批流转。启动“二代证”发动工作。(市公安局)
112.制定完善和落实土地被征用人员就业、社保等配套政策。
(1)建立健全被征地人员的登记管理,制订并实施进一步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的配套政策,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市劳动保障局)
(2)开展“促进被征地人员服务周”活动。(市劳动保障局)
113.破除各种就业障碍,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
以促进被征地人员就业为重点,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统计登记制度,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在全社会创造平等就业的良好氛围。(市劳动保障局)
114.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方便农民进城务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
(1)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健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培训工作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和完善培训网络。(市农办、劳动保障局、教育局、经委)
(2)方便农民进城务工,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市劳动保障局、经委)
(3)大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全面推进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力争完成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6万名。(市教育局、劳动保障局)
115.逐步加大财政对农村发展的投入力度。
(1)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支持农业产业化,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市财政局)
(2)加强支农资金管理,努力探索对农民补贴由间接补贴改为直接补贴的有效形式。(市财政局)
(3)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措施,控制开发范围,突出重点,加强科学管理,提高开发水平。(市财政局)
116.加快实施村级公路路面硬化工程。
全市农村公路路面硬化174公里。(市交通局)
117.大力推进“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科学编制全市村庄总体布局规划和示范村建设规划,力争200个村完成村庄整治。
科学编制村庄布点规划和示范村建设规划。合理调整村庄规模和布局,完成市域内村庄规划布点。完成全市“百千工程”120个示范村和列入年度计划的200个整治村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市农办、规划局)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118.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构建长效管理新机制。
(1)健全城市管理法规体系,促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市城管局)
(2)深化事业单位及养护体制改革,提高养管水平。(市城管局)
(3)加强城市管理宣传教育工作。(市城管局)
119.进一步理顺行政综合执法体制。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执法水平。
加强对执法队伍的教育和培训,开展“文明执法”活动,加强执法督察,严格执法队规队纪,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市城管局)
120.加快公共设施养护社会化改革,提高养管水平。
深化园林绿化养护体制改革,新增绿地实行养护招投标,原有绿地逐步推行养护招投标。(市城管局)
121.按照“老区新区一个样、老路新路一个样、小巷大街一个样”的整治要求,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切实做好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作,进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1)继续推进三区标准化道路改造工程、内河整治、小区整治、改造交通卡口,加大零星绿化建设,改善人居环境。积极开展老小区专项整治工作。(市建委)
(2)进一步抓好以人行道整治、店名招牌整治、室外空调机整治等为重点的市容市政管理工作,促进街容街貌规范有序。(市城管局)
(3)加大环卫保洁力度,切实解决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问题。(市城管局)
122.理顺公共客运管理体制,建立公共客运管理机构,大力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
制订完善有关方案,开展社会中巴公交化改造,今年重点做好鄞州和北仑部分线路的农村中巴车的公交化改造工作。(市交通局、城管局)
123.强化城区交通建设和组织管理,提高路段通行能力,实现近期缓解、远期畅通目标。
(1)强化城区交通建设和组织管理,建设世纪大道、通途路等市区干道,改造7个卡口、瓶颈路段,完成日新街地下通道,改造整治4-6条支路,改造核心区路段断面。(市建委)
(2)增设核心路段信号灯,加强交通违章整治,调整市区运行线路,对部分区域实行单双号、禁左、禁行、单行、可变车道等方法,提高路段通行能力,年末达到市区干道平均车速25公里/小时,主要路口饱和度平均小于0.8,周期性严重堵塞路口、路段数为零。实现近期缓解、远期畅通目标。(市公安局)
124.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探索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增强社区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