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北地区以恢复生态和林、牧、农综合开发为重点,实行封、飞、造结合,乔、灌、草合理配置,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努力恢复植被,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森林植被覆盖率。积极发展适宜本地区的名特优新经济林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到2007年全区造林保存面积780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9个百分点,确保全省森林覆盖率实现36%的目标。
四、主要措施
(一)实施林业重点工程,推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大发展。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培育工程,加强封山育林和水源涵养林建设,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抓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兑现补助政策,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林农收入。推进以“三北”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平原绿化为主的防护林体系建设,集中治理不同类型的生态灾害。强化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切实保护好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搞好绿色通道工程,加快公路和铁路、河流两翼绿化。加快以辽东红松果材兼用林、落叶松速生丰产林、珍贵阔叶树大径材用材林和辽中南、辽西北杨树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为主的基地建设,加强市场运作和集约经营。
(二)调整和完善林业政策,建立起全社会共同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生态建设中的责任,运用经济手段强化依法履行全民植树义务,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流向林业建设,开辟募集社会资金的多种渠道,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全社会共享共建。要逐步形成公益林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商品林建设以市场融资为主、政府适当扶持的投入机制。
(三)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构筑新型林业生态建设体制和经营机制。深化分类经营改革,协调建设好林业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切实贯彻好“谁造谁有”的基本政策,鼓励引导多种所有制特别是非公有制成为造林经营的主体。加大集体所有制森林的改革力度,促进集体林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深化国有林场、苗圃改革,妥善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切实解决相关的社会保障问题。
(四)努力增加资金扶持力度,全方位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并积极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努力扩大林业对外开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实现投入主体多元化,提倡和推行社会力量“自费”造林。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办开放式林业。
(五)坚持科教兴林。利用高新技术、先进装备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大力提高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要围绕良种选育、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防沙治沙、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林火管理与控制、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组织科技攻关,提高科技的贡献率。要充分利用3S等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动态监测和评价体系,实现林业资源信息化管理。加强林业科技知识普及和技术推广服务工作,继续搞好林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林业专业人才培养。对科研、推广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