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林业厅《辽宁省林业生态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较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了加强。全省现有自然保护区66个,总面积1365.2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24%。保护区的森林植被、野生动植物数量和种类都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城乡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绿化正在成为全省生态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城市园林绿地面积92.3万亩,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3%,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平方米。
  ——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绿化辽宁”活动,全社会办林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全省3年来义务植树3.2亿株,折合290万亩,参加人数达8000万人次。公路、铁路、河流等通道绿化达标的总里程为10597.8公里,占可绿化地段的31%,高速公路已基本实现绿化。
  (二)存在问题及影响
  辽宁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人口和经济快速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较大。虽经多年治理和保护,生态总体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由于历史欠帐较多、治理措施相对滞后、地区间生态差异较大等因素影响,林业生态建设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旱涝灾害频繁制约经济发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省累计水灾经济损失511.5亿元,是前40年总和的3.3倍。旱灾面积比五十年代增长了20倍,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加了7.3倍,其中辽西北地区呈加重趋势。水资源出现严重短缺,主要河流约有70%出现过断流,大型水库蓄水量剧减。
  ——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程度加重。全省每年因侵蚀而损失的土壤达1.31亿吨,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834吨/平方公里·年,流失土层2.2毫米。沙化和荒漠化面积为 1313,万亩,直接危害耕地675万亩、草场12万亩。科尔沁沙地正以每年近10米的速度向南推移。
  ——森林资源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全省中幼龄林面积占83%,近、成、过熟林仅占17%。现有林分亩蓄积仅为3.61立方米。人工纯林比重大,树种单一,导致病虫害逐年加重。森林资源东西部分布极不平衡。全省尚有1568.7万亩的宜林荒山荒地,其中70%多分布在自然和经济条件较差的西北部边、远、高、险的山区。
  ——野生动植物资源减少,天然湿地面积下降。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加之乱捕滥猎和乱挖滥采,一些动植物种类面临灭绝的严重威胁。天然湿地面积较五十年代减少了36.32%,其中沼泽芦苇湿地降幅高达72.41%。
  二、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全国林业工作会议精神为指针,根据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总体要求,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坚持生态立省,按照分类经营、分区突破的原则,调整林业生产力布局,创新营林造林机制,实行质量强林、科技兴林、改革活林和依法治林,努力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