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服务业发展
加快编制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在商贸流通、运输邮政、旅游、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社区服务、公共服务、农牧业服务等重点行业筹划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像抓工业那样,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快服务业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外贸、商粮、物资三大集团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快推进城市道路、供水、排水、供热、供气、公共交通、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市政公共行业的市场化进程。完善鼓励和引导消费的政策措施,清理买房、购车等消费环节的不合理收费,扩大住宅、汽车、助学等领域消费信贷规模。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拓宽消费品进入农村牧区市场的渠道。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扩大投资规模
要密切与金融部门合作,做好项目推荐工作。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2004年固定资产投资要确保达到1600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社会投资领域,力争非国有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50%。继续加强生态、水利、交通、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食品专项、“西电东送”和“西气东输”、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高技术产业化示范等工业重点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增加前期投入,搞好项目储备,积极策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当地经济带动强的大项目,充实项目库。切实加强项目管理,推行项目后评估制度。
五、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切实加大对农村牧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农村牧区教育基础设施,巩固“两基”达标成果,力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以旗县为单位人口覆盖率达到75%。优先发展民族教育,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扩大优质高中招生规模,推动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2004年区内普通高校计划招生7万人,比上年增长16.7%。继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快速反应处理能力,建设自治区、盟市、旗县的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和传染病院(区)项目。加强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和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加快建立农村牧区医疗救助制度。按照建设文化大区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实现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