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关于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
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出台并实施《重庆市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意见》,减少审批项目与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在北部新区进行优化环境大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服务投资者的意识,树立投资者是“上帝”的观念,在改善全市投资软环境上有明显进步。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认真落实《
重庆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1号),健全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程序,规范政府投资管理。发挥发展改革委的牵头协调作用,加强部门衔接,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贯彻好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保持投资稳定增长。
全面清理各种含有行政垄断和行业垄断的政策文件,废除不合理的审批和收费。严格执行垄断行业价格听证会制度。通过注入国债资金和土地资本、资产整合与收购、授权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等方式,培植壮大交通、电力、城镇基础设施、供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益性行业的政府投资主体的实力,争取4家以上资产规模上100亿元。
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公益行业的建设和经营,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和项目运作市场化。2004年完成“一县一公司”县级配售电有限公司组建,争取完成组建华中电网公司重庆公司,建立起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和全市统一、安全、高效的骨干电网。进一步深化水务、民航管理体制改革。继续配合做好铁道、邮政事业改革工作。
六、关于培育以资本为主的要素市场,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债转股和不良债务的收购和处置,降低企业负债比例,提升企业信用。认真清理和重组ST公司,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增强直接融资能力。支持更多优势企业进入上市储备,实现2—3户优势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积极落实水务集团、重庆高速公路发展有限公司的债券发行计划。发展融资租赁业,争取在重庆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及其投资主体。贯彻落实《重庆经营性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扩大重庆市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服务范围和项目。
出台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革发展意见,市属未改制流通企业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制订实施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建立公共物流信息交易平台,加快物流基地建设。积极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资本和品牌扩张,发展成跻身全国前列的商贸集团。加快推进供销社“两社两化”,着力培育农产品营销主体,发展农村现代流通业。制定和落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扩大城乡消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
规范市场中介机构运作,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促进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与政府部门彻底脱钩,培育发展3—4个协调能力强、服务范围广的行业协会和综合性咨询服务中心。完成《重庆市中介行业管理办法》起草和“十一五”重庆中介服务业发展改革规划。全面实施《重庆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建立行政投诉中心和自觉接受公众评价考核的制度,推进政府信用建设。出台《重庆市企业信用征信和评级管理办法》,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的信用档案、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