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培训目标。从现在起到2010年,在全省初步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服务“三农”、手段先进、灵活高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多方配合、上下联动”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机制。通过大力实施农民培训,培养一大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具有职业技能的新型农民,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人力资源优势。年培训数量达到100万人次以上,到2010年累计培训总量争取达到1000万人次。
二、突出重点,全面落实新时期农民培训工作任务
(一)培训重点。新阶段农民培训工作要面向农村和城镇两个市场,突出青年农民、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促进就业三个重点,实现由农业技术培训为主向一二三产业的综合培训、由单一技能培训为主向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训两个方向性转变。重点提高农民的五大能力:一是适应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重点进行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力;二是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重点进行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农业标准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生产技术能力;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重点进行经营、管理和市场经济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四是适应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重点进行职业道德、法律知识和有关政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政策理解能力;五是适应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重点进行职业技能、基本权益保护、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转移就业、增收致富能力。
(二)培训任务。
1.进一步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要求的新型农民。按照我省农业结构调整和实施优势农产品产业区域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粮食增产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特色高效农业生产技术的培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城市郊区,重点培训农民大力发展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在粮食主产区,重点培训农民优化粮食品种和品质结构,发展高产优质粮食生产,根据市场需求发展高效农业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继续搞好绿色证书培训和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制定对持证农民使用的政策措施,充分调动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把农民科技培训与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商品化处理的关键技术培训。
2.广泛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面向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力开展引导性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地向农外转移。要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大、形式多样的特点,按照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要求,区分不同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和就业率为目标,坚持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与市场就业相结合的原则,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积极探索开展“定向”、“订单”、“委托”和“储备”等培训模式,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各地要结合当地农村劳动力的特点和市场需求状况,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搞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