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通知

  第十条 面临的形势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山东沿海7市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海洋区位、资源和科技优势以及人多陆地资源短缺、急需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山东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目标:通过重点建设海洋农牧化工程、滨海工业工程、海上大通道工程和滨海旅游业工程,到2010年,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使海洋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逐步形成发达的临海经济带和海洋经济区,推动沿海地区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
  (二)海域管理和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海洋开发和海域使用宏观管理。全省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但资源开发利用大多以各地区、各行业、各部门自发组织进行.缺乏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产业协调发展的总体规划,没有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合理使用海洋资源。各种海洋资源不能得到有序、合理开发,区位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2.海洋开发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传统产业尤其是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失衡,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海洋产业所占比重较低。海洋渔业占全省海洋总产值的60%以上,而海洋医药、海洋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尚不足30%。海洋产业布局也不尽合理,山东西北部大面积浅海、滩涂尚待开发。
  3.海洋生态环境有恶化趋势。陆源污染仍是全省沿海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河口海域污染加重,海水水质下降,海洋生物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油气开发形成的石油类污染,是渤海段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水养殖超容量发展,使养殖海域富营养化。近海赤潮灾害发生越来越频繁,严重威胁着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水养殖业的发展。

第三章 海洋功能分区

  第十一条 海洋功能分区概述
  本区划按照《全国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GB17108—1997)的分类体系和类型划分标准,依据全省沿海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将全省沿海海域划分为港口航运区、渔业资源利用区、矿产资源利用区、旅游区、海水资源利用区、海洋能利用区、海洋工程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功能区、保留区和其他功能区等共11类、37个二级类、718个功能区。环山东半岛划分6个重点海域。
  第十二条 港口航运区
  (一)港口区79个。重点区域包括:鲁北岸段的东风港、东营港、潍北港等中级泊位港口区;胶东半岛岸段北起莱州市的虎头崖、南到青岛市的吉利河口的龙口港、蓬莱新港、莱州港、烟台港、威海港、青岛港、前湾港等港区;鲁南岸段北起吉利河口、南至绣针河口的日照港、岚山港等港区。其中,有些港口兼有商、渔、军等多种功能。
  (二)航道区66个。主要为进出港口航道,其次为重要通航水道。重点区域包括:滨州、东营、潍坊市岸段进出港口的疏浚航道;烟台、威海、青岛、日照市岸段进出港口的天然深水区和人工疏浚的内港航道;此外还有老铁山水道、大钦水道、长山水道、成山水道和斋堂水道等天然航道。
  (三)锚地28个。区划范围内各主要港口根据海上交通运输需要和海域自然条件,均划有锚地。
  第十三条 渔业资源利用区
  (一)渔港和渔业设施基地建设区48个。重点区域包括:羊口渔港、龙口渔港、烟台渔轮厂港区、威海渔港、石岛渔港、海阳大埠圈渔港、即墨沙子口渔港、石臼渔港等。
  (二)养殖区147个。主要包括:
  1.滩涂养殖。渤海岸段滨州、东营、潍坊三市海域地势平坦,平均滩涂宽3.64千米,滩涂面积2215平方千米,占全省滩涂面积的68.7%;滩涂海域毛蚶、文蛤、四角蛤蜊等贝类资源丰富,是全省滩涂养殖重点海域。黄海岸段滩涂多处于自然港湾,平均滩涂宽0.4千米,滩涂面积1009平方千米,占全省滩涂面积的31.3%,养护条件优越,也是滩涂重点养殖区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