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毗邻海域面积约14万平方千米。其中,水深20米以内浅海面积2.9万平方千米,滩涂面积3224平方千米;沿岸共有大小海湾200余处,其中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海湾51处;岛屿327个,岛岸线长670千米,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299个,岛陆面积147平方千米。沿海海洋自然资源类型繁多,储量丰富,丰度指数居全国之首。主要优势资源是:
(一)港口资源。山东海岸2/3以上为山地基岩港湾式海岸,岬湾相间,水深坡陡,建港条件优越。胶州湾、芝罘湾、套子湾、威海湾、石岛湾、马栏湾等海湾可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港址有51处。
(二)渔业资源。沿海渔业资源种类繁多,资源较为丰富。分布或洄游于山东近海的海洋渔业生物资源主要有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类、棘皮动物类等,其中游泳生物种类527种,较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近109种;分布于滩涂、浅海的贝类资源90余种,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20余种;可进行增养殖的渔业资源共达602种,已经进行增养殖的有70余种。浅海可利用养殖面积近2000平方千米,滩涂可利用面积近1500平方千米。山东沿海是中国海珍品的重要产区之一。
(三)旅游资源。山东沿岸及其海岛风光旖旎,气候宜人,齐鲁文化底蕴深厚,造就了沿海众多旅游资源。沿岸已形成三个旅游带,即烟台、威海、青岛、日照滨海旅游区,潍坊民俗旅游区和黄河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有:由中细砂组成的港湾海滩、浴场(如金沙滩、银滩、万米沙滩等);秀丽如珠的庙岛群岛;道教圣地青岛崂山、人间仙境蓬莱阁及北洋水师基地威海刘公岛等名胜古迹;波澜壮阔的黄河入海口;各具特色的渔家风情等。
(四)矿产资源。山东沿海矿产种类多,储量丰富。渤海沿海海域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达11.8亿吨;龙口煤田为我国发现的第一座滨海煤田,已探明原煤储量11.8亿吨;莱州、招远和蓬莱市沿海分布大型金矿6个、中型金矿12个、小型金矿12个,此外,沿海广泛分布玻璃石英砂、锆英石、磁铁矿砂和建筑砂、型砂,菱镁矿和花岗岩矿在国内居重要位置。
(五)海水资源。山东沿海宜盐滩涂广阔,是我国重要海盐产区之一。盐田主要集中分布在渤海段沿海平原泥沙质海岸带。此外,黄海的胶州湾、丁字湾、五垒岛湾等地区也有分布。
山东沿海海水资源和地下卤水资源丰富。近岸海水盐度一般较高。莱洲湾及附近沿岸地区和胶州湾西岸有非常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储量总面积约1500平方千米,总静储量约74亿立方米,浓度比海水高2-6倍。
(六)海洋能资源。黄海段潮汐能资源较丰富,成山角至胶南市沿岸潮差较大,平均潮差2米以上,有良好的纳潮海湾,建潮汐电站条件优越。本区潮汐能蕴藏量为4000万千瓦。潮流能资源主要分布于庙岛群岛区的天然水道和半岛南北沿岸。全省沿海波浪能总蕴藏量为411.7万千瓦。
山东半岛及附近岛屿为蒙古风和太平洋气流的必经之路,年平均风速5.4m/s,是全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第九条 开发利用现状
(一)海洋综合经济实力。2000年,全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1066.7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达521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GDP)的6.1%。海洋渔业、海上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石油、盐业及海洋化工等主要海洋产业在全省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海洋药物等新型海洋产业迅速发展。
(二)海域资源利用现状。2000年,全省海水增养殖面积2805平方千米,占用海岸线1076千米;其中浅海养殖面积1153平方千米、滩涂养殖面积1267平方千米。全省已建成大、中型商港26个,码头泊位251个,港口码头使用海岸线144千米,港口区域用海182平方千米。盐田总面积1165平方千米,占用海岸线194千米。旅游用海面积174平方千米,占用海岸线137千米。工业占用海岸线118千米。围填海占用海岸线262千米。保护区占用海岸线207千米,面积305平方千米。农业、林业等其他行业占用海岸线22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