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村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到2007年底,完成“两基”攻坚,巩固“两基”成果,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具体目标是:确保一个重点,完善两项机制,实现三个服务,推进四项改革,抓好五项建设。即:打好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普九”、扫盲攻坚战,确保“两基”目标如期实现。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建设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正常运转。农村教育要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服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服务。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各级政府的办学责任;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农村中小学课程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增强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大经费投入,加快农村初中学校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建设,以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和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建设。
二、加快推进“两基”攻坚,大力巩固两基成果
(一)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打好“两基”攻坚战。力争到2007年基本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全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5%以下。我省没有实现“两基”的县全部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两基”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要将“两基”攻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负起责任。要以加强中小学校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进现代远程教育、扶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二)已实现“两基”目标的县要大力巩固“两基”成果,把工作重点切实转移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上来。继续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特别要重视改善学校卫生设施和学生食宿条件,提高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的装备水平。要大力提高教师素质和学校管理水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女童和残疾儿童少年的义务教育,切实降低农村初中辍学率,依法保障移民区适龄儿童和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三)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城市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并积极开展对进城务工就业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要积极推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对口招生规模,并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免学费。认真组织实施“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省内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进一步加大省内对口帮扶支教工作力度。各级扶贫单位要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贫困地区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要建立扶贫帮教奖励机制,把帮教作为扶贫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力度。保障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已有助学办法的基础上,采取更多措施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各级财政都要设立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帮助学校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争取到2007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广泛动员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进一步落实对捐资助学单位和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继续组织实施好“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做好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对捐资助学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应给予表彰奖励。